苏晓莉与刺绣阿姑们,右一为苏晓莉(受访者供图)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欣):祁连山下、湟水北岸,位于青海省海东市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里的姑娘们心灵手巧,她们能把彩虹的七种颜色绣在衣服上,制成鲜艳夺目的土族服装;她们绣的挂件、烟袋、背包,都能热销海外,在异国绽放光彩。
然而曾经,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由于远离内地,山多地少,村民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多。靠天吃不饱饭,村民们都在寻找着改变贫穷的机会。
苏晓莉找到了这个机会。
2013年,41岁的苏晓莉去西宁办事时,偶然看到两个游客对藏族手工艺品爱不释手,她在一旁悄悄观察了很久,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我们也有自己的手工技艺,为啥要守着好手艺吃穷饭呢?”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这里的妇女们很多都有一门手艺——盘绣。
盘绣是中国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针法独特,用料考究,一件盘绣品虽然费工费料、费时费心,但成品图案精美,经久耐用,甚至可以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保持其神韵。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多年来,盘绣是土族妇女的女红必修课,它被用来点缀服装、做成挂件、装饰墙壁……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它竟然成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回村后,苏晓莉找到了几个乡亲,告诉她们自己想要创业做盘绣的想法。虽然自己手里也没有多少钱,但苏晓莉对乡亲承诺:“只要你们绣了,我就帮你们卖出去。实在卖不掉,我也给你们钱。”
一个月后,拿着乡亲们绣好的盘绣,苏晓莉干起了推销员的工作。
苏晓莉公司制作的盘绣作品(受访者供图)
也不知哪来的胆量,苏晓莉看准了西宁一家大酒店。酒店的经理是一个法国人,虽然没法通过语言交流,苏晓莉只能连比画带说,也许是被苏晓莉的“固执”打动,也许是真的喜欢上了盘绣,酒店经理买下了所有的盘绣。
2015年,苏晓莉以土族盘绣为切入点,创办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为互助县的贫困妇女提供了一个增收致富的平台。公司刚成立,就有一个贫困村的村支书找到了苏晓莉,想请她帮助一些贫困的村民就业。然而,村支书推荐的几个藏族村民,并不会盘绣,收下她们就意味着得从头教起。
但苏晓莉说:“我也是从穷日子走出来的,我知道穷是啥滋味,我觉得我有责任让这样的姐妹把日子过好。”
东国兰就是苏晓莉在那时接收的员工,从零开始学盘绣的她最开始绣的几幅作品根本卖不出去,但苏晓莉还是按价收了下来,放进了库房。为了不给苏晓莉丢人,东国兰每天都练到深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苦练,仅仅半个月,东国兰就绣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绣品。摸着东国兰满是针眼的手,苏晓莉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样的姐妹过上好日子。
如今,东国兰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30000元,摆脱了贫困,走入了富裕户的行列。
苏晓莉与刺绣阿姑交流盘绣制作(受访者供图)
几年下来,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帮助下,苏晓莉不断创新发展生产经营模式,开设扶贫车间和基地,以“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的模式,在10个乡镇村设立了基地和扶贫车间,免费为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妇女培训、提供原料,签订半成品收购协议,培养了120位盘绣能人,为全县1.5万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带领她们脱贫致富。
“到我公司来的,只要是贫困户,不管她会不会绣盘绣,我都全部接收。”苏晓莉说。不仅如此,一批80后和90后女孩回乡学习盘绣,使盘绣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发展。
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盘绣的销售市场更从当地走向了全国,并打开了东南亚市场以及欧美市场。
10月15日,苏晓莉在“老区妇女巾帼建功决胜脱贫攻坚”论坛上发言(全国妇联宣传部 供图)
公司越办越好,市场越来越大,然而对于苏晓莉来说,创业成功的背后总少不了心酸。苏晓莉回忆起,当初为了建基地和扶贫车间,她不仅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300万,卖掉一处商铺,为此,丈夫甚至一年没有和她说话。
虽然委屈,但苏晓莉没有将这些告诉别人,“我不能让乡亲们因此失去信心”。
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是苏晓莉前行的动力;带领穷姐妹用双手织绣脱贫致富路,更是苏晓莉的目标。苏晓莉说:“挣钱不是我毕生的追求,钱只是一个数字。如果因为我的存在,让更多的乡亲获得幸福,那才意味着生命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