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非遗传承华县皮影:推皮走刀雕刻岁月 日复一日流淌光影
面孔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16:17

央视网消息:“像这一件,要安好得一个礼拜。每一道工序都比较严谨。”一位老者正舞动五彩皮影,身旁的女儿,正用刻刀为大家展示家传绝活。近日,在国新办发布厅外,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成就展的一部分,包括皮影技艺等非遗展示在内的精彩亮相,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

这位老者就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皮影行业内被赞誉为“天下第一刀”的汪天稳。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始于两汉,盛于明清,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刻法不一样,推皮走刀,以刀代笔。”汪老介绍,华县皮影,主要是用的陕西秦川黄牛皮,有24道工序。因为牛皮有一定厚度,一次只能雕刻一层,这就使得陕西皮影制作工艺较其他地方皮影更精细。

“我是11岁学刻皮影,今年70岁,干这行已将近60年了。”汪老说,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由此皮影表演艺术形式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农村人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皮影戏,以皮影戏里的故事教育人们。”

“从小七八岁就喜欢皮影戏,11岁拜师学艺。”出于对皮影戏的热爱,汪天稳小小年纪就被中国著名皮影雕刻大师李占文收为关门弟子,师傅在当地名气非常大,刻皮影讲究 “刻皮走刀”,光这一项,三个指头尖推着牛皮走,足足练了三年功。经过勤学苦练,他完整继承和掌握了从制皮、雕镂、敷色和缀钉等全部24道工艺及“推皮走刀法”。这些在汪天稳手中日复一日地流淌了近60年。

“皮影最难的是刻超大皮影,多少米那种。”因为牛皮毕竟大小有限,每头牛和牛不一样,线条对不上就麻烦了。当年,他刻过世界最大的牛皮雕刻画《清明上河图》。他还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完成了重量级现代艺术作品《九重天》等。“很大的东西,有时候对不好就报废了!”

“再一个难点,刻这个都要练基本功。刀子扎这儿不动,靠这三个指头转动皮子。没有功夫转不动,转不好就把手割了!”制作皮影需要很大手劲,尤其是推皮的左手,需要极大的劲力。汪天稳说,练习的办法是,在手腕上挂两块砖,过几个月,手上的劲就自然增长。

“现在干这个、学这行的人不多了。”对于皮影艺术如何传承,汪老也有自己的忧虑,因为学这个很枯躁、也不赚钱。年轻人坐不住、心不静,心不静的话,就容易割着手。在他看来,“从内心要爱这个东西,才会去刻。心要静!心要专!”

“这是我女儿,这不是传承吗!”汪老介绍自己女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如今,皮影传到了汪老的女儿汪海燕手中。已从事皮影二十年的她,当初也曾迷茫过,但被父亲背影感动过之后,她感悟到了一种使命,从手艺人成为一名“守”艺人。汪老先生不仅把各种技法毫无保留传授给她,也把对皮影执拗而朴实的感情传给了她,汪海燕已有了父亲的风范。

“传承创新方面,我们现在做了一些合作。”近年来,皮影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甚至面临危机。在使命感驱动下,汪海燕改变思路,创立了皮影工作室。手工皮影的温度感无可取代。近两年,越来越多奢侈品牌开始寻求大师手作。“我们去设计,把皮影里面的元素跟现代的logo结合起来。有皮影里有代表性的雪花纹,有吉祥如意八宝等。”

“这几年,关注非遗的人也特别多了!好多时尚牌子也找我们,他们感觉皮影这么精美,也想把皮影的元素运用到上面去。”汪海燕说,她收到了巴宝莉、爱马仕、百达翡丽、芬迪等国际品牌商邀请,将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应用到它们的品牌设计、橱窗设计上,中国传统艺术与时尚品牌结合,使这门古老艺术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编辑:刘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