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扰”的诺奖陪跑者村上春树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10月10日 20:32
央视网 | 2019年10月10日 20:3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又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出炉,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 汉德克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已过古稀之年的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成为万年“陪跑”。

  这几年,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们关注的已经不是谁得奖了,而是村上春树是否又一次“陪跑”。自从他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后几乎年年入围,一晃十年,村上春树成了每年诺奖“最出名”的人。年年盼得奖,年年不得奖。村上春树一个人把有些冷门的诺贝尔文学奖盘活成了每年国庆后的一大公共事件。不过,他自己却坦然表示:“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奖项。”

  村上春树,不仅是日本文学绕不开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拥有大批的读者。即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几乎每部作品都非常畅销、深受喜爱。40年的创作生涯中村上春树高产出近50部著作,这个29岁才立志成为职业小说家的摩羯座大叔这么多年来人气不减,被视为一种文学现象,更视为一种时代现象,不知不觉成了日本目前最具世界知名度的小说家之一。

  我们如何谈论村上春树

  有人说当代文艺青年的标签之一就是村上春树。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情感赋予了村上春树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以及自由的创作热情。孤独感贯穿着村上的许多作品,第一人称让人身临其境。他的故事反复被讲述,他的语录总是被提及,书中那一句句言简意赅的温柔话语总是被摘录,直击年轻人的内心又充满力量。而令他声名大噪的《挪威的森林》也一直出现在各个书店货架的醒目位置。

  除了自己作家的身份,村上春树远离城市住在郊区,爱好黑胶唱片,坚持马拉松,走遍世界对咖啡的研究颇深,还是个猫控,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家。丰富多样的生活背后,透出的是村上春树的足够的自律和对简单生活的坚持。

  即便是这样,我们大多数人对村上春树却还是陌生的。只看过他的一本书,只听说过《挪威的森林》,亦或是只是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出的前后可以调侃的一位作家。

  被误解也许真的是表达者的宿命。村上春树在2017年的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谈到了自己对“文学奖”的态度。

  “至于芥川奖是否‘有魔力’”,我就不太清楚了,是否‘有权威’,我也一无所知。而且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这类事情。迄今为止有谁得过这个奖,又有谁没得到这个奖,我也毫不知情。从前就没什么兴趣,现在也差不多一样(或者说越来越)兴味索然。”

  “但凡名字叫奖的,从奥斯卡金像奖到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评价基准被限定为数值的特殊奖项,价值的客观佐证根本就不存在。若想吹毛求疵,要多少瑕疵都能找得出来;若想珍重对待,怎样视若瑰宝都不为过。”

  因为太过于流行,村上春树常常被人诟病,只是个写言情小说的,不够严肃。实际上,村上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也让他拿到了成为小说家的入场券。而仅仅是《挪威的森林》一本书在日本的销量就过千万,并被翻译成33种语言,在36个国家出版发行,让村上春树一下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2006年,村上获卡夫卡文学奖;2009年他又拿到了另一个分量极重的国际奖项——耶路撒冷文学奖;2016年村上又把安徒生文学奖收入囊中。

  诺奖的屡次“辜负”,没能阻挡村上春树收获国际文学大奖的脚步。村上春树并不愿意称自己是一个文学家,而更专注于自己职业小说家的身份。回望这位大器晚成的“另类”作家,和得奖相比,他的人生显然有趣多了。

  怎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极致

  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是二战后日本第一个“婴儿潮”中的一员。他们这代人绝大多数都积极上进,勇于创造,既是日本战后重建的主力军,更是现代日本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建立者。作为家中的独生子,成长于日本经济最发达的阪神间地区的村上春树完全是个异类。

  他从小热爱阅读,却对学校教育并不“感冒”,对高考完全不放在心上,成绩自然一般。复读一年后,村上进入了早稻田大学的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因为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村上春树花了七年时间才算是从早稻田大学毕了业。

  相比传统的日本文学,反倒是雷德蒙·卡佛、钱德勒、塞林格等西方作家的书籍更能让他产生共鸣。村上春树奉约翰·欧文为自己的偶像。他曾公开表示:“读欧文的书会上瘾。”

  村上春树的写作生涯始于偶然,在观看一场棒球赛的普通日子里,快30岁的村上萌生了成为小说家的想法,“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命运的闸门在那一刻被打开。比赛结束后,他买了稿纸和钢笔,利用深夜关店以后的时间在厨房的饭桌前,花了半年的时间手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戏剧化的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那之前,村上已经结婚,和妻子经营着一个播放爵士乐,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酒吧。虽然充满了小资情调,但由于经营不善还要过着还债的生活。为了专心写作,32岁的他把酒吧转让了出去。有朋友劝他一边开酒吧一边写作,他断然拒绝了。

  此后,在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为自己制定了近乎严苛的生活模式,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了极致。

  “写长篇小说时,基本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泡咖啡,吃点心,就立即开始工作。重点是,要马上进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4点起床,写5到6个小时,下午去跑10公里或者游个1500米的泳。

  跑步成为村上生活中另一个重心,每年至少完成一次全马对他和读者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村上春树高中时就喜欢跑步,他在自己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谈到,“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他不仅写了关于自己跑步心得的书,还分享了跑步时的私人歌单。虽然自己是爵士乐的资深发烧友,但村上总结了跑步时听摇滚乐才更适合。每当人们采访他谈到跑步时,村上都会眼睛一亮,马上打开话匣子。

  喜欢村上春树的理由

  因为从来没想过会成为小说家,村上春树没有给自己起过笔名。除了写小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也是村上春树的正经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

  8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收藏唱片、T恤,爱好广泛的村上春树经常跟读者互动,他回复给世界各地读者的信件数量超过8000封。村上春树常写到猫,并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隐喻,单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猫,养过十几只猫,人生的高低冷暖都有猫的陪伴。

  不混作家圈子也很少出席朋友聚会的村上并不孤独。1986年,为了更好地写小说,村上春树开始了他的旅行。他的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记录了这一切,十几年间,村上再访《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希腊小岛,也去过马拉松发烧友最爱的波士顿;既有世界尽头的冰岛,也有除了名字几乎一无所知的老挝。“会做功课又平易近人。”是网友对他的评价。

  村上春树的自律让人钦佩,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光有天赋恐怕还不行。不管是标榜自我还是苦涩的自嘲,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书和文字陪伴过很多人的青春年华。除了说他跟矫情沾边,好像想不出什么讨厌村上春树的理由,如果是厌恶,也只是厌恶那些拿读村上春树标榜自己有品位的读者。这么多年,读者一直喜欢着这个认真生活的70岁老头,绝非空穴来风。

  在今年发表的一篇名叫《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的新作里,70岁的村上春树第一次对外公布了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杀害中国俘虏的残忍往事,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村上春树在文章里表示:这段往事“沉重印刻在了自己幼小的心上”,并再次公开呼吁“继承历史”“不能忘掉过去”。

  敢于承认和直面惨痛的历史,不是第一次呼吁日本要正视历史的村上春树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可见一斑。坦诚的面对过去和自己,村上春树不愧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不在乎日本右翼的猛烈攻击,也并非是为了“讨好”中国读者。虽然一向文风轻盈、不问政治,但在许多作品中都足以窥见村上的反战态度。

  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青睐村上春树吗?我们不得而知。虽然屡遭调侃,相比其他的诺奖得主,村上春树熬的年限并不算长,也许再过个一两年,也许要过上许多年,也许诺奖永远都不会降临在村上的身上。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可爱的老头已经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经典的作品、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诺奖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吧!(文/汪佳莹)

编辑:康彦龙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被“打扰”的诺奖陪跑者村上春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