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万元,报名千元,带热旅游…为北京马拉松算笔“经济账”

来源:北京晚报  |  2019年10月09日 15:12
北京晚报 | 2019年10月09日 15:12
原标题:为北京马拉松算笔“经济账”
正在加载

  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终点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被誉为“国马”的北京马拉松今年将在11月3日开跑。今年共有16万余名跑友参与预报名,相比去年增加48%。一年一度的跑友盛会背后,是一股马拉松“经济热”,悄然带动了运动装备、健身等大众体育消费,也刺激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跑友比赛

  装备花了上万元

  耐克专业zoomX马拉松跑鞋约2000元,跑步服装1000元,佳明245跑马手表约3000元,每周两节体能训练课,北京马拉松报名费几百元……虽然距离今年北马比赛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黄已经为了这场比赛投入了七八千元。

  白领小黄是一名马拉松新手,爱上这项运动半年时间,今年是第一次报名北京马拉松这样大型的赛事。她表示,跑鞋、跑步短裤、跑步T恤、跑步手表、手机、遮阳帽、防晒霜、润滑剂、擦汗手巾、能量胶、盐丸等,这些是马拉松最常见的需要准备的物品。虽然北马需要抽签来决定是否可以最终参赛,但小黄已经开始投入训练来备战比赛。周末参加线下跑团,平时到健身房上有关力量和心肺的课程。

  “我是因为一个朋友喜欢跑步,带着我开始跑马拉松的。身边跑友都会为比赛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包括上训练课、提升各种装备,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上万元。如果去外地比赛,算上住行花销则更大,国外比赛的报名费有的高达上千元。”在小黄看来,跑步让自己找到了健康生活的方式,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虽然参加一次比赛资金投入不少,但很多是长期投资,还是比较值得。

  ■“一签难求”

  报名费一路飙升

  国外有“马拉松周期”的说法,是指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近年来,随着国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更高追求,跑步作为一项门槛较低的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马拉松这项运动也变得不再小众。

  今年北马的预报名启动后8小时,报名人数就已突破11万大关,这一数字几乎追平了去年北马报名总人数。截至报名结束,共有165704名跑友参与预报名,相比去年增加了53911人,增幅达48%。

  1981年,首届北京马拉松赛举办,是经国际田联批准、由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我国首个城市马拉松赛事。这项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体育交流提供了新的窗口,同时也启蒙了大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全民健身形成热潮,北马正式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称号,加上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称号,北马成为“双金”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楠对外表示,北京马拉松由一项纯粹的体育赛事,发展到与首都城市文化魅力相融合的过程,再加上国际标准的引入,使得这项赛事魅力十足。

  “站在天安门广场,开赛前3万人齐声高唱国歌,北马的特殊性吸引着大批跑者来朝圣。”一位跑友表示,北京马拉松是很多跑者必须要打卡的“荣誉殿堂”。

  16万人报名,3万个比赛名额,中签率仅为18%。这让“一签难求”的参赛资格市场价水涨船高。记者在二手交易网站上发现,虽然中签情况还未公布,但一个“北马直通名额”的价格已经飙高至几百元到2000元不等,远超比赛原本200元的报名费。“一直到比赛前,参赛资格的价格会一直飙高,5000元都有人要。”另一位卖家称。

  ■拉动消费

  赴京跑马带热旅游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全年参赛总人次达583万,相较2017年增幅达17%;中国境内马拉松规模赛事共计1581场,同比增长43.46%。这些赛事分布在31个省区市、285个地级市。

  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为何也热衷于举办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不仅能带动全民健身、助力城市形象,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酒店、餐饮、购物、旅游、交通等方面。”北马运营方中奥路跑总经理戴启军说。

  来自北马赛事运营方的数据显示,在每届比赛的3万参赛选手中,外地选手占比超6成,去年选手覆盖42个国家及国内所有省份。戴启军表示,来北京参赛的选手中,一些会顺便带着家人来旅游;而北马的选手中,多为30岁至50岁的人群,收入也处于社会中上游,具有一定消费能力。

  在今年北马赛事的带动下,赴北京旅游将出现一个小高峰。携程平台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2日前往北京的机票搜索量同比增40%,比赛起点天安门广场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0%左右,部分酒店热门房型已售罄。

  记者近日走访本市商场了解到,北马即将来临,为此特意购入比赛装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国贸商城一家体育用品的销售人员表示,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在装备上花钱,比如衣服和鞋既要追求专业又要样式时尚。此外,某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每到马拉松期间,运动手环、跑鞋等相关运动产品的搜索量和销售量都会水涨船高。

  国际田联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路跑运动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消费总额达178亿元,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到288亿元,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元。

  ■比赛井喷

  跑马形成全产业链

  “像足球等体育比赛一样,围绕马拉松赛事,正在形成一条上下游产业链。”戴启军介绍说,这条产业链上游有赛事培训与组织机构,中游包括赛事宣传与运营,下游则包含赛事周边及增值服务。40万余瓶饮用水、16万支能量胶、7万根能量香蕉、7000名志愿者、200余名医务人员……2019年赛事保障的数据背后,是保险、运动饮料、能量食品、医疗救治等多个细分市场的发展。

  今年北京马拉松赛得到了华夏幸福、阿迪达斯、北京现代、中国平安等23家企业的赞助和支持。据悉,一届北马的赛事收入约为五六千万元,主要来自赞助收入、报名收入和衍生经济收入,其中赛事赞助占比约为九成。

  赞助收入方面,2017年北马赞助收入达到5500万元左右;报名收入方面,北京马拉松报名费用200元,参赛人数固定为3万人,报名费用收入均超过600万元;衍生经济收入方面,北京马拉松赛事进行期间,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同步进行,汇集了运动鞋服、营养品、体质监测和辅助训练器材、时尚产品等四大类别的路跑装备,以及健身类训练器材和旅游类产品的展示等,2017年博览会收入达到50万元。按此计算,2017年北马赛事收入约为6150万元,其中赞助收入占比达到约九成。

  对比马拉松赛事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美国马拉松赛事收入的40%来自电视版权收入,30%来自赞助商,20%来自报名收入,10%来自赛事纪念品。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电视转播方面国内外情况不一,目前北马不仅无法通过转播营利甚至还要为转播付出成本,这也是国内所有马拉松赛事存在的共同问题。

  此外,单从每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运营上看也并非“稳赚不赔”。2018年相关数据显示,单场马拉松赛事运营面临着数百万元缺口。如A1级马拉松平均赛事运营经费为1199.86万元,平均赞助收入在669.42万元,二者之间有超过500万元的资金缺口。同时,赛事组织程序不规范、赛场设置不合理、赛后服务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还或多或少地存在。

  戴启军表示,如今马拉松比赛在全国各城市“井喷”式发展,随着赛事越来越多,比赛同质化现象也越发严重。每年北马的运营成本都在增加,所以更需要精细化运作比赛,让参赛者感受到“温度”,同时才能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编辑:林楠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装备万元,报名千元,带热旅游…为北京马拉松算笔“经济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