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中国》第三集《情系安居梦》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10月09日 22:24
央视网 | 2019年10月09日 22:2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同期】新闻节目背景声

  【解说词】

  夜深的乌兰察布,逐渐进入梦乡。集宁区的这个棚改征收指挥部,却依旧灯火通明。

  【同期】

  你们的进度最近非常慢,排名靠后了,赶快往前赶。

  【解说词】

  今年的棚改已到最后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征收进度表上未拆的户数一天天变少,但越到最后,工作难度越大。

  【同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房屋征收办工作人员 袁晓鹏

  压力越来越大,毕竟大部分户都拆了,这几户不拆肯定有特别的原因。

  【解说词】

  集宁区今年的棚改征收共涉及一万多户居民,现在还剩下300多户没能谈拢。难题攻不下来,将直接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这让袁晓鹏和同事们格外焦急。

  不仅仅是乌兰察布,自国家大规模启动棚改工作以来,为了让棚户区困难百姓早日搬进新家,这样的焦急和压力,在全国很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

  【同期】

  主持人:目前,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已经正式确定……

  主持人:昨天各省市的领导跟住建部签下了有关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

  主持人:各地政府负责人表示,要抓紧安排土地、落实资金、分解任务……

  【解说词】

  从2010年起,国家保障房建设任务开始逐年、逐级明确目标;

  2011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2013年至2015年,国家每年出台一个关于棚改的专门文件;

  2015年,中央更是提出三年改造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

  情系百姓、圆梦安居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举国上下、合力攻坚的棚改之战中,国家一系列强有力的财政补助、土地优先供应政策密集出台、持续跟进。

  【同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张勇

  我们专门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了专项,五年来(2013年-2018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多亿元,(占)我们整个预算内资金(的比例),能够达到五分之一还要多。

  【同期】财政部副部长 余蔚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全国财政在过去的五年里(2013年-2018年),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了2.68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96.7%,翻了将近一番。

  【同期】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王广华

  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的是应保尽保。十八大以来,我们整体的供应的住宅用地,一共是930万亩,但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就占到了210万亩。

  【解说词】

  目标确定后,关键在行动。在乌兰察布,这场行动以“情”开始。为完成今年一万多户的棚改任务,乌兰察布集宁区抽调了1300多名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进行繁琐的摸底调查,解决各家的实际困难。征收一线的袁晓鹏,一年多前还在热力公司工作,现在他每天要为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棚改居民忙前忙后,谁家的水管坏了就去帮忙维修,大爷大妈去看房选房,他还要充当司机。

  【同期】走路入户镜头

  【解说词】

  袁晓鹏他们今天要入户的是杜燕蓉一家,虽然此前已经沟通了两个多月,但几乎每次都卡在分户补偿的问题上,征收协议也一直没能签成。

  【同期】入户现场

  假如开不出分户证明?那我就拆也不拆了。不是那么个意思,假如分户证明达不到那个条件。那就不拆了。

  那就这样吧,你给提供点证据,我们过去给你看看。叫过来我们好好谈。

  【解说词】

  这一次,杜燕蓉丈夫唐永清的情绪有些激动。袁晓鹏明白,唐永清的焦虑,源于他们一家人的住房困难。全家六口,都挤住在这间四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内,夫妻俩都没有固定工作,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三位需要赡养的老人有两个正在住院治疗。这段时间,他们一直盼着通过棚改征收安置,能得到三套房屋补偿,好让家里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同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居民 杜燕蓉

  我们现在,你说是好像是住不下,连伺候(不是)就我一个伺候,别人你说扶起扶坐不行,别人也得回来,这就有点小。确实是挺困难。

  【解说词】

  但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杜燕蓉一家只能得到一套八十平方米、一套六十平方米的安置房。

  要做到对所有征收户一碗水端平,必须严格执行棚改征收的相关政策,但杜燕蓉一家的现实困难实在让人揪心,袁晓鹏感到有些左右为难。

  晚上,听了情况介绍,征收指挥部决定先从帮助杜燕蓉一家解决现实生活困难入手。

  【同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房屋征收办主任 朱彦军

  实在不行的话,还是咱们就说,男方的父亲可以申请廉租房、保障房、公租房,从这一方面考虑这个问题,先保障他有住处。

  【解说词】

  大家伙儿心里清楚,按期完成棚改任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解决好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温暖和希望才会真正传递到每家每户。正是怀着这份情感,袁晓鹏这1300多名征收干部,每天奔走在棚改工作的最前沿,也奔走在落实党的住房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同期】社区现场

  咱们看看,能不能想方设法从别处想想,减轻一点生活负担,帮助点生活的经济来源。挺可怜的,两个人扶养着三个老人。咱们先弄分户,明天完了以后,咱们去街道核算一下,看她符合不符合这个享受低保的条件,咱们按照政策。

  【解说词】

  结合杜燕蓉一家户籍人口数量和没有收入来源等实际困难,袁晓鹏他们又跑了整整一天,在多方的努力协调下,结合其它优惠政策,帮杜燕蓉一家争取到两套八十平方米的安置房。再次赶到杜燕蓉家时,天已经黑了。面对饥肠辘辘仍为他们忙碌奔走的征收干部,杜燕蓉很受感动。

  得知多了20平方米的补偿面积,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杜燕蓉和丈夫决定不再耗下去了,直接签约。

  【同期】签字现场

  挺满意就是。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这么晚了还给弄。我们应该的,这是我们工作。

  【解说词】

  走出杜燕蓉家,一直压在袁晓鹏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夜色渐深,孩子此刻应该已经睡着了。袁晓鹏的妻子在外地工作,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料。因为征收工作进入紧张的倒计时,整整一个暑假,袁晓鹏几乎都没怎么陪伴孩子。尽管内心对家人满怀愧疚,但这个夜晚,在他看来显得格外的美丽、宁静。

  【同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房屋征收办工作人员 袁晓鹏

  曾经幻想过,真的幻想过,有一天集宁建设好了,我想象过,我领着我的儿子,我说这脏乱差的居住环境,现在爸爸去努力,和同事一起把这改造得这么好,建设得城市变化这么大,也挺有一种成就感。

  【解说词】

  棚改工作,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棚户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折射着党和政府改善群众住房困难的坚定决心。情系安居,在乌兰察布,系住的是对困难群众的一份份牵挂。而在山东潍坊,这份情,则系着对全新生活的深切期盼。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居民 张传林

  我是从2011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拍摄,好多客户都要求避开这个地方,避开河北张庄(社区)。就感觉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结果被人家说为城市的“牛皮癣”,感觉心里就特别特别的不舒服。

  【解说词】

  39岁的张传林,过去一直从事婚庆航拍。他的镜头曾拍摄下许多婚礼车队穿越潍坊市区的场景。但令张传林感到难过的是,客户每次都特意要求他剪掉车队经过河北张庄社区的画面。更让张传林难以接受的,是从2005年起的11年间,他所居住的棚户区先后拆了6次,却只拆掉一半。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居民 张传林

  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感觉到地上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就感觉反差特别大。

  【解说词】

  而改变,来自于这张照片上这个“自改委”的出现。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原自改委一组组长 付瑞斌

  这是我,这是俺书记,这是俺副主任。这里边涵盖着“自改委”的老党员、退休老教师,还有老干部,还有年轻的,他们就自发到了“自改委”参加棚改拆迁小组。

  【解说词】

  依靠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张庄社区基层党组织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自发推动棚改工作。然而,要让广大居民从过去的抵触、怀疑,转变为参与和支持谈何容易,“自改委”如何带动?党员干部们用自身的表率给出了答案。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原自改委一组组长 付瑞斌

  有一个拆迁户,他要多层。正好我的房子分下来了。我说只要他谈好了之后,我就把房子让出来。

  【解说词】

  但不出所料,付瑞斌刚做出主动让房的决定,就遭到了老伴的强烈反对。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原自改委一组组长 付瑞斌

  一开始她不理解,咱们好不容易分下房子来,还是多层楼,她不理解。我说人家书记把他儿子的婚房都让出来了,咱们还没住进去,先让出来。

  【解说词】

  原来,不止是付瑞斌,从社区书记到其他党员干部,许多人都拿出自家已经分到的现房让其他居民先行挑选。这看似简单的一“换”,却换来了同张象仁一样众多普通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居民 张象仁

  人家给咱们倒出房子来了,咱们就快积极拥护人家的工作。我就接着报了名(加入了“自改委”)。

  【解说词】

  正是这样的带动,让“自改委”的规模从最初的十几个人,迅速壮大为150多人。以真心换民心,换来的不仅是信任,更是老旧破败的城中村凤凰涅槃的加速度。这个过去拆了十几年都没有拆掉的棚户区,如今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美丽重生的新家园。

  【同期】山东省潍坊市河北张庄社区居民 张传林

  全体居民也都参与进来,然后慢慢地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然后才有了我们现在拆出来的现状。

  【解说词】

  在山东潍坊,先人后己的无私忘我,让棚改改出一番新生活。而在福建厦门,体贴周到的人文关怀,则让保障房的一砖一瓦盖出了新高度。

  【同期】车上天气高温预警广播 

  【解说词】

  逼近40度的高温,酷暑难耐,林加禹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作为即将启动的保障房项目——祥平三期的项目经理,他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整体项目尽早地顺利开工。

  【同期】福建省厦门市祥平保障房三期项目经理 林加禹

  厦门整个保障房,这几年已经非常快地建设中,那我们也是想说,在施工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是一些老百姓以后接到房子,对房子满意度的问题。

  【解说词】

  近几年来,厦门推出的保障房项目,普遍选在交通便利的区域,这给设计和建造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么好的地段盖不出好房子,不仅没法交差,情感上也说不过去。为此,小空间里要做足大文章,厕所要干湿分离,房间要南北通透,每一个设计者和建造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丝丝努力,给即将入住保障房的困难群众带来触摸得到的温暖。

  【同期】参观现场

  我们还要向你们多学习。

  【同期】开会商量设计方案现场

  南北通透。对,南北通透,所有全部是南北通透。 

  【解说词】

  像这种南北通透的小三居,是设计师李基泽引以为傲的一件作品。2020年前,厦门要开工建设保障房10万套。这意味着,像李基泽这样的设计师,要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国外同行十几年的设计量。作为团队最年轻的设计师,他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设计院工作,而这一作品的设计灵感,源于自己至今仍在租房的经历。

  【同期】福建省厦门市建筑设计师 李基泽

  我现在租住在一个出租房里,当初对于我自己家的这种期待,都融入到了我的保障房设计当中,是我理想中在厦门的这个家。

  【解说词】

  李基泽期盼着,每一个入住他设计房型里的家庭,都能透过一处处周到熨贴的细节,感觉到尊重与关怀的温度,体味出生活的无限美好。

  【解说词】

  情系安居,房子建好了,更要分配好、管理好。在湖南湘潭,一项项制度设计,让这份情系住了百姓对保障房公平分配的信心。

  【同期】湖南省湘潭市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周军

  我是住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周军。您接到这个通知之后,就去我们的公租房小区,办理相关的入住手续。谢谢,太感谢了。

  【解说词】

  一直借住在叔叔家的刘闯,今天意外地接到了社区干部的电话,到了这里他才知道,自己刚刚申请了几个月的公租房,已经分下来了。

  【同期】湖南省湘潭市居民 刘闯

  我很意外,我以为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是想不到这么快。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了。很高兴很激动。

  湖南省湘潭市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周军

  这一次这个房子,它有个特殊情况,它是从我们这个违规对象,不符合这个要求而清退的。

  【解说词】

  原来,刘闯这套房子的顺利获得,得益于几个月前,湘潭住建局的一次入户核查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工作人员发现,有部分公租房住户违规将房子租给他人,开起了麻将馆。

  【同期】湖南省湘潭市住建局执法现场画面

  【解说词】

  公租房被违规转租或改变用途,一直是各地住房保障部门核查的重点、难点。为此,湘潭市住建局设立专人,依托各公租房小区的管理单位,采取不定期入户核查的办法,确保实现对公租房动态监管。

  【同期】湖南省湘潭市住建局副局长 黄琼

  加强动态监管,这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一个表现,公平的一个表现。我们的工作重点,要通过多种手段一起综合施策,把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家庭,及时清出去,让符合条件的人住进来。

  【解说词】

  精细严谨的进出机制,是为了让存量保障性住房成为一池活水。像湘潭一样,全国各地都在努力优化政策设计,不断提升保障体系精准度,确保把资源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这池活水,正让越来越多像刘闯一样的家庭,重新燃起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同期】开门现场 转动钥匙

  【解说词】

  这不,一拿到了新家的钥匙,刘闯就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开始筹划起新家未来的模样。

  【同期】湖南省湘潭市居民 刘闯

  这里放个小沙发,这里放个吃饭的桌子。我原来的房子还是一室一厅,还没有卫生间,这个房子是两室一厅,还有这么大。还有个小房间,我儿子他们以后回来了,也有地方住了,要不还要住旅社。

  【解说词】

  乌兰察布的棚改,明年将全部完成,袁晓鹏等人每天还在走街入户,用真情真心换来一张张征收协议;

  山东潍坊的张传林、付瑞斌,正筹划着为社区拍一个宣传片,讲一讲他们“出棚上楼”的新生活;

  厦门的林加禹,手里的保障房项目即将开工;

  湘潭的周军,还在忙着到各个公租房小区入户核查。

  从“无居”变“有居”,从“有居”变“宜居”,他们共圆着同一个梦,一个中国人的安居梦。

  【同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倪虹

  保障性安居工程让亿万人民实现了安居梦。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注,得益于中央各个部委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勇于担当、扛起责任。

  【解说词】

  心系安居,情牵万家。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掷地有声的郑重宣言!

  为了这深情的牵挂,举国上下,合力攻坚。从对住房改善的艰难探索,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式写入中央文件,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同心合力,到制度设计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家”。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是小家。一国复兴,百年梦圆,是大家。家国一体,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情”字。这情,在家常味道的饭菜里,在万千楼宇的每一盏灯光里,在家人团聚时的笑容里,更在亿万百姓的心坎里。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安居中国》第三集《情系安居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