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季铺满文化节庆 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来源:新民晚报  |  2019年10月01日 20:22
新民晚报 | 2019年10月01日 20:22
原标题:四季铺满文化节庆 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正在加载

杨建正 图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高光时刻

  在一大会址旁的新天地,“表演新天地”活动举办时,一位外国舞者直接舞进了一家咖啡馆。正在对谈的一位上海姑娘与她的同伴说:“在上海,过日子就像是过节,过节也是过日子。”今年上海解放纪念日当天,一位市民坐在太平湖边拿着手机下载了“声音剧场”《解放日》,聆听同样是市民讲述的70年前上海解放的故事……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底色的上海文化,融入了市民日常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其美丽而温馨的“高光时刻”。

  上海旅游节

  落实“文旅融合”号召

  上海是国际文化大都市,四季铺满文化节庆,日日遍尝美好生活。如果要在一两小时里了解6000平方公里的上海上下6000年,可以直奔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远一点则可以去松江的广富林遗址及其周边公园;如果想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那么出了历博往南,坐公交车20分钟就可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还可能遇到来自法国、比利时的游客。一位60岁出头的比利时女游客在此巧遇上海歌剧院《晨钟》的快闪活动,感怀于演员们高歌的《国际歌》:“在法国、比利时也有不少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源的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往西坐公交车30分钟,可以到静安区文化馆,上午有评弹团演出,下午可以学做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旗袍。江南文化氤氲在听评弹时端上的绿茶里,以及细细密密的旗袍针脚间……

  发端于黄浦区,辐射到全上海的“演艺大世界”,正在力推“红色剧目之旅”“悬疑推理剧之旅”和“音乐剧之旅”三条文化旅游路线。红色剧目之旅包括观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原创杂技剧——刚被今年10月18日开幕的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定为开幕大戏的《战上海》、交响音乐会《我的祖国母亲》等;悬疑推理剧作为市场宠儿,以克里斯蒂·阿加莎的剧目为主;音乐剧则汇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剧目包括《贝隆夫人》《摇滚红与黑》等,让上海旅游节切实落实“文旅融合”号召。

  青龙镇遗址

  看上海繁华“前身”

  文化,看似是咖啡的香味;文化,其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从青龙镇遗址考古成果的宣布起,人们就认识到这个上海的“前身”,早在唐宋盛世就极其繁盛且有“小杭州”之称。她的出现,刷新了以往“小渔村”的认知。2016年建党95周年之际,上海启动了“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挖出不少红色宝藏。经过4个月改建,中共一大会址在7月完成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改建,新陈列展览正式对外开放。红色基因,已经通过一幢幢可阅读的建筑,融入有温度的城市,根植于广大市民心中。上海被国家文旅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就有三条马路,武康路、陕西北路和多伦路。还有一批具有历史文脉的建筑被贴上二维码,这样,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听得到当年风云变幻……如城市毛细血管般的街道,如关节节点的一个个陈列馆、博物馆,让文化气息流转。

  市民文化节

  让文化活动“永不落幕”

  世博文化公园的破土、中国大戏院的恢复、上音歌剧院的新开、宛平剧场的改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即将试营业……上海剧场的版图,也正在从市中心向浦东乃至远郊拓展。这不仅仅对进行“一团一策”改革的上海18家文艺院团就“场团合一”的呼声的回应,也满足了市民百姓对美好生活日益高涨的追求。多年来,上海就有“文化四季歌”——每年4月底举办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6月中启动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7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和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China Joy)、8月盛夏里的上海书展、10月启动持续一个月的“人民大众的节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3年3月,上海首创的市民文化节启动,让365天的文化活动“永不落幕”……

  记者手记

  文艺精神代代传承

  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新近揭晓,即将于10月中旬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之一王文娟,既是卓越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已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夫人。孙道临,也正是1991年首届文学艺术奖的评委之一。

  今年,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新近演出一票难求。这个剧目改编自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他在片中扮演的李侠深入人心。当下的文艺工作者,不正受着老一辈文学艺术大家、经典文艺作品的荫护吗?文化艺术、城市精神,也不正是这样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吗?

  听,《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里,流露出的是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上影集团于9月30日首映的献礼片《攀登者》的画面中,呈现出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记者 朱光

  大事记

  2013年3月

  23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举行,文化活动“永不落幕”。

  2014年12月

  10日,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时隔12年重启颁奖。

  2016年7月

  1日,中共一大会址新陈列展览完成十多年来最大规模改建,对外开放。

  2016年11月

  4日,《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布。

  2017年3月

  31日,“大世界”诞生100年后,重回上海滩,定位为“非遗展示中心”。

  2017年9月

  22日,世博文化公园破土,列入“十三五”规划的上博东馆、上图东馆、徐家汇体育公园、宛平剧场等8个上海文化体育新场馆新建改建推进。

  2017年12月

  11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发布“文创50条”。

  2018年6月

  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党员牛犇写信,牛犇表示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坦坦荡荡地做一个合格的文艺工作者”。

  2018年11月

  1日,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命名。

  2019年

  5月20日—6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首次在上海举行,上海歌剧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文华大奖。

编辑:王若怡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上海:四季铺满文化节庆 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