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兽首铜像如何重聚?这些流失文物故事值得铭记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9月18日 16:59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9月18日 16:59
原标题:圆明园兽首铜像如何重聚?这些流失文物故事值得铭记
正在加载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 圆明园兽首铜像、《伯远帖》、《五牛图》、青铜虎蓥……不久前,在“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包括上述珍品在内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悉数亮相。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这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背后,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故事。

  圆明梦归:圆明园兽首铜像“重聚”

  走进展厅,一幅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遗迹的照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其下方,就是著名的“圆明园铜兽首”。

  资料图:圆明园兽首 杜洋 摄

  19世纪中期,列强的坚船利炮,将晚清朝廷“天朝上国”的美梦震得粉碎。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而去。

  这其中,就包括圆明园兽首铜像。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构件,兽首由清乾隆年间西洋画师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兽首形态逼真,工艺水准较高。

  并且,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中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尽管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但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

  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五牛图》和《伯远帖》的经历

  资料图。图为观众参观《伯远帖》(王珣《伯远帖》卷,晋代,故宫博物院藏)。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的《五牛图》《伯远帖》,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民国以来,由于连年战乱,大量珍贵文物流至香港,吸引众多中外藏家、商贩,文物面临着进一步流失的危险。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保护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中秋帖》《伯远帖》的回归。

  《中秋帖》《伯远帖》和《快雪时晴帖》被乾隆帝统称为“三希”。清朝末年,中秋、伯远二帖被溥仪带出紫禁城,几经易手,辗转至港。

  1951年10月,郑振铎得到“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立即在徐森玉等人的协助下,启动文物抢救工作。

  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偕同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等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此后几年间,该“文物小组”有计划地征集了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回归,成为新中国保护文物的一段佳话。

  王处直墓浮雕石的回归之旅

  在这次展览中,栩栩如生的武士浮雕石刻同样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资料图: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像石刻 杜洋 摄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的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有中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随即将消息传回国内。

  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相关拍品确系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

  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同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命途多舛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另外,刚刚回国不久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无疑是展览上亮眼的文物之一。

  资料图: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杜洋 摄

  2019年8月23日,深夜,CA168次航班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也意味着此前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归祖国。

  它们是湖北随州地区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整组青铜器鼎、簋、盨、壶、甗、霝器类同现,铸造工艺精致,且均有铭文,对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有重要学术价值。

  然而,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却一度命途多舛。

  今年3月初,疑似中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引发强烈关注。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流失文物追索预案,并与公安部综合研判会商,确定了通过外交努力和刑事侦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追索的工作策略。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安全回归。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研究鉴定,该组8件青铜器被整体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表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成功回归,是中国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协助下,实现的流失日本文物的回归,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践案例。

  “文物回归,正在进行时”

  当然,追索流失文物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礼器、典籍、壁画……中国有大量文物由于战争劫掠、非法贸易等原因漂泊异国他乡。一件件流失的珍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往事。

  资料图:图为观众参观青铜皿方罍(商代,湖南省博物馆藏)。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49年至今,中国通过各种方式,已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而“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便是中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

  关强说,展览总共选取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每个案例都具有自身特色,体现中国综合运用外交协调、刑事侦查、协商谈判、捐赠等多种方式来促成文物的返还。

  针对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他提到,海外文物的性质各异,具体有多少流失文物,没有特别准确的统计数据。现在,要更多做好自身工作,把文物保护好,避免发生新的文物流失。而且,对一些已发现的重点流失文物,也有专门的方案。

  而在这次展览的结语中,也提到:“文物流失,渐成过去时。文物回归,正在进行时。”(完)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圆明园兽首铜像如何重聚?这些流失文物故事值得铭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