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年轻人互换身份,是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北京晚报  |  2019年09月16日 16:22
北京晚报 | 2019年09月16日 16:22
原标题:互换身份 互换装束 互换心事 青老“约会” 消减代际隔阂
正在加载

蔡汝军和志愿者芃芃。

康淑芳和志愿者园儿。(图片由“当我像你一样”活动组织方提供)

  如果让我们去做50年前的年轻人,我们能比长辈们做得更好吗?

  如果长辈们有机会做这个时代的小鲜肉,他们会不会比我们更加朝气蓬勃?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社区给老人和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尝试的机会,连续两年组织的“当我像你一样”活动,让两代人能够互换身份,体验对方。

  当两代人褪去长辈或晚辈的桎梏,代际之间的隔阂少了,老年人能得到陪伴,年轻人亦收获良多。

  跟着小朋友第一次喝鸡尾酒

  “老三届,插过队,共和国同龄人”,这是杨凤英参加“当我像你一样”活动前对自己的定位,而在活动之后,杨凤英给自己的标签上贴上了更加时尚的设定——逛过三里屯,喝过鸡尾酒,朝阳公园蹦过迪。

  今年初夏,北京ONE公共艺术项目“当我像你一样”携手内务社区居委会一起组织了青年人和老人的见面会。参加活动的老人和青年人都是通过公开渠道报名参加的志愿者。在这次见面会上,杨凤英第一眼就“挑”中了年轻的女孩儿“大瓜”:“我是老人中第一个发言的,她是年轻人中第一个发言的,我们有缘分!”

  结了对子之后,杨凤英和“大瓜”一起逛了北海公园、故宫,还和其他几位老人一起“打卡”朝阳公园,去三里屯酒吧“拔草”。进了酒吧之后,杨凤英先是给自己点了一杯酸甜饮料,玩嗨了之后终于尝试了人生第一杯鸡尾酒,“没敢多喝,就是抿了一口,很新奇。”

  这次经历,让杨凤英改变了对三里屯酒吧的固有印象,“其实没想象中的贵,也不像想象中的颓废。”

  在活动中,杨凤英觉得自己跟“大瓜”越来越“搭”——两个人都是性格开朗,能歌善舞,“跟她在一起,我觉得我们的年龄差也没那么大,她的思想很超前,我的思想也不落后。”

  “大瓜”也很乐于跟杨凤英交流,两个人在活动后依然保持联系,她觉得和杨凤英阿姨之间的朋友关系非常珍贵,“我们年轻人和五六十岁,或者七八十岁左右的人从来没有过像朋友的关系,而多是长辈、亲戚,这导致总是有一种压迫、制约感,双方可能都无法完全放松。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双方的‘容器’里都有很多可以分享给对方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差着几十岁却聊出共同爱好

  72岁的蔡汝军去年参加了“当我像你一样”第一期活动,意犹未尽之下,看到今年项目中增加了户外活动等内容,特意报名又参加了一次。

  “跟年轻人一起活动,心情特别开阔。”蔡汝军开玩笑说自己还不能被称为“老人”,“按照年龄划分的国际标准,75岁以上才是老年人,我现在还是中年末尾。”

  蔡汝军和院里的郭慧兰一起,与“结对子”的芃芃和笑笑合并活动。四个人逛了故宫和景山公园,相谈甚欢,最后还相约9月底再去天坛公园逛逛。郭慧兰的女儿亲手编了手串儿送给笑笑。老人们的乐观心态、准时原则、不服老气质都让笑笑印象深刻:“与这些没有血缘的老人交流,我们不自觉地遇见和预见了未来的自己。其实老人是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开始,有更升华的精神境界,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了解并理解他们。”

  与跟子女交流相比,蔡汝军觉得与活动中“配对”的年轻人在一起,大家互相当作朋友,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天,更加放松、自在:“跟自己孩子聊的总是下一代教育、生活管理之类的话题,放不开。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跟年轻人说话总说不到一块去,通过这个活动我居然收获了两个‘闺女’,我们一起去遛弯儿逛街聊天,真成了忘年交啦!”

  芃芃则觉得蔡汝军就是升级版的自己:“当业余红娘,我现在已经成功3对,人生理想是成功5对。蔡伯伯自豪地说他介绍成了30多对。怪不得我们这么默契!”

  时代虽变化 价值观传承还在

  24岁的高蒙和69岁的邵继先“配对成功”,俩人没有外出活动,而是到了邵继先的母亲家里,和老人一起聊天,共进午餐。

  “和邵大爷的初次见面和交谈中,多次听到他谈起母亲。邵大爷每天早起骑车到母亲家,为母亲做饭,照顾母亲起居,我怕奶奶独自一人在家不放心,所以我们的约会地点便选择在了奶奶家。”一起聊天,一起准备午饭的食材,到了做饭的时候,邵继先坚决不肯让“客人”高蒙进厨房,自己烹饪出一桌美食。

  这一天的交流让高蒙印象深刻,“和奶奶的交谈我发现,其实很多人生的道理,都已经藏在朴实的每一天的生活里,即使时代变化,喜好和审美更新频繁,但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那些价值观始终是在传承的,指引着我们往更独立与好的方向发展。”

  与大学生若雪配对的是78岁的祝桂枝,俩人一起去了天坛。祝桂枝带着若雪去听回音壁,虽然游人太多,回音已经听不到了,但俩人依然玩得很开心。若雪感觉自己和祝奶奶有着类似的灵魂,“我们都有点腼腆,有点怀旧,喜欢朴素简单。群体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离散的个体间不断对话。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不应该随随便便被标签一概而论。”

  今年的参与者中,还有两位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留学生,扎满和布汉尼。两个人都是看到招募信息后,委托院系老师帮助报名,参与了活动之后,两个小伙子都用微信回复“非常享受配对的时光,我感觉到我和家人在一起”,并且认为同俩人配对的两位老人“不仅仅有意思而且很幽默”。

  约会报告

  23对青老组合 探究老年人精神世界

  “当我像你一样”目前已经完成了1.0和2.0版本,策划人牛瑞雪表示,之所以组织这场活动,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场基于青年与老年对话关系的社会实践,让青老两代人放下年龄区隔群体特征的刻板成见,真正走进彼此的世界,增进沟通交流,“促进年轻群体对于老年群体生活状态的关注,启发社会上更广泛的人群对于老年人群体话语权与生活状态,老龄社会下年轻一代的未来等系列社会议题的认知与思考。”

  这个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在跨度两年的项目中,23对青老组合通过“约会”的形式走进彼此的生活,尤其是今年的活动持续了一个月,很多参与其中的组合成了贴心的忘年交,不少老人和年轻人都反馈说,在活动中收获的感悟与换位视角的对向认知,对于在原生家庭中交流与沟通中起到了正向作用。

  去年参加了1.0版本的配对活动,今年成为活动组织方工作人员的赖柔柔觉得,这个活动让自己在与社区老年人互动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入,情感也更加紧密,“我们想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体系,年轻人就必须真正了解老人们的想法,不了解老人的精神状态,走不进他们的世界,拿什么去完善老龄化社会?参加并且组织了这次活动,再跟社区的老人们见面,真的有老邻居的感觉。老人们有什么需求,甚至心理上有什么波动,都会跟我说。”

  8月,活动的照片在内务社区27院展出一个月。1.0版本项目中,15位社区老人和14位青年志愿者还专门互换了服装,老年人穿上年轻人的衣服,摆起了年轻人喜欢的造型;年轻人装进了老年人的服装里,玩起老年人喜欢的手风琴、自行车、毛笔等。而今年的照片,则完全按照“本我”的自然状态拍摄,这些别具特色的照片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开幕当天,现场有几位观看展览的年轻人在看完后纷纷表示要加组织者微信,并且一再询问:“什么时候‘当我3.0’安排上一定要抢先报个名,占个位,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记者 周明杰)

编辑:涂悦清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老年人和年轻人互换身份,是种怎样的体验?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