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丨切忌“每逢佳节倍思金”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09月12日 16:18
央视网 | 2019年09月12日 16:1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又到一个中秋,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又是一个“考点”。

考定力,考作风,考你能不能过个干干净净的节。

1

这些年狠抓作风建设,节日文化已经渐渐回归本来样貌。天价节礼消停了,公款享乐收敛了,嘚瑟到老百姓眼皮子底下的特权行为也被整治了,中秋月明风清,恰是景致最好。

但是,时不时还有一些隐形的节日腐败方式企图“暗度陈仓”,更有一些胆大妄为者顶风作案。廉洁纪律面前,总有些人“考”不过去。你可能会问,查“四风”查了那么多人,这都“9102年”了,还会有人公然违纪违法?

从近期各地纪委通报的问题来看,一些“四风”问题仍树倒根存,年节更是反弹回潮的敏感节点,出现了一些变异新动向,比如原来收现金、实物,现在更多收电子红包、月饼券、螃蟹券;原来聚在酒店里公款吃喝,现在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小区里吃“一桌餐”。

隐形变异只是一部分,查处的大多数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违纪手段也谈不上高明,甚至明目张胆。本周一,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违规收受名贵特产和礼金的,有组织公款吃喝的,有借公务之机公款旅游的,有违规操办婚宴、收钱敛财的,事儿都不新鲜,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违纪行为都发生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属于典型的不收敛不收手。

屡查屡犯、屡禁不止,这又是什么“道理”?

过节放假,人的弦很容易松,一松就容易松出问题。人情往来中,利益在暗涌。一些平时不方便接触的下属、商人,一过节就有了上来巴结的理由,送点儿月饼和购物卡、安排一趟旅游、好吃好喝招待一下,“围猎”之间不露锋芒。比如安徽省凤阳县淮河河道管理局原局长姚登峰,就在节前收受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送的2箱五粮液、2条香烟和2盒茶叶,姚登峰后来发现,茶叶盒里并不是茶叶,而是2万元现金。

更有一些权力观不正常的党员干部,“每逢佳节倍思金”,内心藏着利益交换的期待,把过节当作敛财、经营关系网的幌子。就像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副主任陈肖坪,利用中秋、春节等节日,先后收受多名下属单位负责人所送礼金,光是现金就收了625.9万元,还有2万元的购物卡。

每一次过节,都是一场修炼。越是月满盈、人轻松之时,越考验意志力和警惕性。能不能私设小金库发节日福利?下属和商人的红包礼物能不能收?老板安排的酒宴,吃不吃?能不能开着公车去旅游景点?关关都是“送命题”,考不过就成了“不及格”党员,要承担相当严重的后果。

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出,违纪党员干部大都是“修身”不够,对“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了解不够到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仅掌握“大概齐”,对具体要求稀里糊涂,一知半解。淡薄的理想信念、“官本位”思想、异化的权力观再加上一小撮侥幸心理,廉洁底线说破就破了。

今年,中央对反“四风”工作依旧高度重视。中央纪委发话,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治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持续发力纠治“四风”。中央纪委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高度警惕,对发现的节日期间“四风”问题快查严处,强化通报曝光力度。总结一下就是,顶风违纪,越来越险。

编辑:薛姚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央视网评丨切忌“每逢佳节倍思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