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引起青年热议:抵抗遗忘、铭记历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10日 10:24
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10日 10:24
原标题:伟大和艰辛不只是抽象的词,紧紧关联普通人命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青年中引起热议
正在加载

  “说教是没办法达成家国情怀的。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上课的时候除了呈现长征全貌的基本史实,更应注重叙史见人,通过口传、实物等史料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从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自上海的青年历史教师陆怡,开学前开始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这部剧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真实再现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等场面,再现史诗般恢弘的历史。

  陆怡被这部剧的“真实感”深深打动。她觉得,找到了帮助学生学习长征的辅助素材。

  《伟大的转折》开播后,在年轻一代观众中引发热议。多位大学生和不同行业的青年,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分享自己的观剧感悟。

  还原长征细节,耗费超过2.5万双草鞋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林园,曾经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走访了长征重要战役的遗址和纪念地。“在那里,战火已经消逝,先烈长眠于群山中,只有平整的草地、高耸的纪念碑和偶尔飞速驶过的汽车。我突然非常恐惧,长征的历史也许正在一点点被人遗忘。”

  林园认为,《伟大的转折》严谨翔实地还原了长征的细节,在剧中,他又看到那段历史、那些人物鲜活地重现在屏幕中,尽管人物是扮演的,景致是拍摄或搭建出来的,但不可否认,这是我们抵抗遗忘、铭记历史的一种努力。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摄制组,自2018年12月26日开机至拍摄杀青,历时138天。在拍摄过程中,为了高度还原真实的历史,剧组于寒冬时节进入深山拍摄。拍摄雪地行军戏时,在恶劣的天气下,摄制组肩扛、手提,把重达几百斤的摄影器材和枪炮道具一件一件运送上山下山。

  为了让每个细节都能忠于历史,零下几摄氏度的寒冬里,所有演员都穿着简陋的草鞋和破烂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剧组共耗费了超过2.5万双草鞋。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学生许佳说,《伟大的转折》运用从小人物切入的叙事手法、接地气的对话和台词,非常吸引观众。

  许佳举例,这部剧一开始,便从湘江战役中一对起争执的兄弟讲起。“弟弟想去找还在阻击敌人的父亲,哥哥阻止了他的冲动行为,二人吵了起来,弟弟更是把军装都脱了。而后毛主席走来,用平和的语言劝架,弟弟终于决定继续行军”。

  “今天的年轻人同样无时不刻在面临人生这一‘长征’中的困难、面临剧中弟弟那样两难的选择,或许年轻人也能从《伟大的转折》中得到指引。”许佳说。

  普通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

  《伟大的转折》总导演李伟阐释,“伟大的转折”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只有为人民谋幸福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前辈伟人们身处社会转型变革中,心中只为人民奋斗,无私奉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领袖实现自我转折,率先找到革命的道路与方向,才能带领大家一起走向革命胜利之路。

  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比较文学的冯婧仪坦言,小时候,她的师长会经常提起长征的条件非常艰辛,胜利来之不易,年幼的孩子虽然会为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而动容,但对长征,只有“伟大”“辛苦”这些抽象的认识。“《伟大的转折》给了我答案。能够夺取胜利,需要的不仅是高明战术、艰苦奋斗,更因为革命先烈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甘愿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奉献给党的事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胡舟看到在剧中,战士翻越一座座高山,穿着破烂的军装前进,毛主席面对博古等人的质疑据理力争时,感触颇深。“我们和革命先烈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在为了既定的目标前进,为了夺取胜利而奋斗。”

  在一家国企从事法务工作的年轻职员李思尘,老家在甘肃,读书时学校就经常组织他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献花。“‘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句话,我越长大就越能感觉到它的意义——普通人的命运,是和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联系在一起的。”

  最近看《伟大的转折》,李思尘时常想,如果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没有顶住共产国际的反对、放弃了这些决策,如果这些战士没有拼死奋斗杀敌,红军在湘江就被剿灭,今天我们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我们应该庆幸,在革命先烈的奋斗下,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中国变得像今天这样繁荣富强、国泰民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沈杰群 实习生 李子奕)

编辑:涂悦清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引起青年热议:抵抗遗忘、铭记历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