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深处,他用粉笔筑梦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9-7 第1081期 A-A+

何俊上课

央视网消息(实习记者 符洪铫):“我只是一个坚持追梦的年轻人。”

何俊的梦想,不是都市生活的摩天大厦和斑斓霓虹,而是认真地在教育不发达的山区做一名人民教师。

这看似很容易,毕竟他已站上三尺讲台六年有余;却也很艰难,难的是在深山乡村里,一天天的坚守。

何俊说他的梦想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有收获。然而,这简单的梦想背后承载着的,是孩子们的梦想,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一脚宽的家访山路 他走了6年

何俊所在的四川凉山州盐源县藤桥乡小学距离县城有130公里,是离盐源县县城最远的学校,也是藤桥乡唯一的一所小学。

学校有160多名学生,12位老师。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乡里的四个行政村,方圆185平方公里,只有这么一所小学。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寄宿,周末回家,往来学校大多靠步行。

这也为何俊家访增加了难度。多数情况下,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辆摩托车,但家访的山路很多只有一脚宽,摩托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步行。

“记得一次家访,我走了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还没到学生家。后来由于雾太大,只能原路返回了,以前从没走过那么久的路。”6年来,何俊坚持家访,风雨无阻。有时在下班后,有时在周末,有时在假期。

通过艰辛的家访,他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目标,让许多孩子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会更多地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使他们恢复自信。

何俊用脚步丈量着大山深处的土地,作为学校青年教师里唯一选择继续留任的他,也通过家访体现着对教师工作的热爱。

何俊主持家长会

何俊主持家长会

 “我不走,走了孩子们就没老师了。”

“县城条件好的学校确实很多,但我就想着自己还年轻,毕竟山区缺老师。”2013年,凭着这股冲劲儿,何俊响应国家“特岗教师”的计划,来到了藤桥乡小学。

刚来的时候,他说孩子们会拉着他的手,“学生的淳朴善良,让我有一种想留下来的冲动。”

有一次下大雨,他的摩托车陷进泥里,正当他不知怎么办的时候,一个学生家长出现了,帮他把车推了出来,还留他在家住了一晚。何俊说,到现在想想,还是感觉很温暖。

这种温暖,在师生间传递。杨龙是一个孤儿,父母早已过逝,因缺乏营养,他面黄肌瘦,何俊经常给予他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孩子进步很快,他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你就像我的父亲一样,谢谢您送我的新衣服和课外书,感谢您的教导之恩,我终生难忘。”

如今,杨龙已经上了初中,学习成绩非常好。逢年过节,何俊总能收到他寄来的贺卡。6年来,何俊教了近200名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后常回来看他,找他谈心。

其实凭借教学能力,何俊每年都有很多机会可以借调去城里工作。2018年县教育局就有一个岗位缺人,教育局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但何俊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我不走,走了孩子们就没老师了。”何俊说。

很多家长也是因为何俊在这,才放心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乡小学,没有转去别的学校。“家长也不希望我走”,得知何俊可能会被调走后,有些家长找到他说:“老师你别走,把我的孩子带毕业了再走吧。”何俊所带的班级成绩6年来一直在全区甚至全县都是前三,升学率是他交给家长最好的答卷。

何俊自己也在2016年和2019年获得了全县优秀教师、全县优秀班主任、学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虽然辛苦获得了回报,但他从未放松过,坚守在教学一线,真心守护着大山里的孩子。

孝子与良师两难全,他选择成为别人的英雄

何俊是盐源人,刚毕业时在雅安工作,后来选岗的时候考虑到父母在这边,就选择了藤桥乡小学,但其实他家并不在藤桥乡,而是在距离这里120多公里的县城边缘。

“一开始报名了国家的‘西部计划’,想去西藏教书,但是爸妈说那儿太远了,就回来了。”何俊说。

学校离父母居住的地方较远,何俊两三个星期才能回去一次。乡里没通公路前,他需要坐船回家,回趟家要七八个小时。

来学校的第三年,父亲病重。当时何俊带的是毕业班,他只在父亲病床前陪伴了一周,便匆匆赶回学校,为孩子们补课。没想到,在那之后便是永别。

现在母亲一个人在家,前段时间因误食农药中毒,何俊很难过,他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

“这很难两全,只能跟着自己的心走了,一边是母亲独自一人在家,一边是山区的孩子没有老师给上课。忠孝两难全。我觉得自己认准的事情还是要坚持。”

父母是支持何俊的决定的,他的父亲经常说:“在什么地方就好好的待下去。”母亲也经常告诫他,“一心只能做一件事情。”

何俊(第一排右三)参加培训

何俊(第一排右三)参加培训

教育是一种传承

何俊身边的朋友都不能理解,别人都不愿意留下来的地方,为何他却愿意坚守。

其实何俊打小就有当老师的想法,他也是乡村教育的受益者。他深知教育对于山区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何俊上初中时,教他数学物理兼化学的李老师就是他梦想的启蒙老师。何俊说,李老师很重视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更让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我就想在这好好地教学生,我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也想为家乡的教育献一份力吧。”

何俊是除四个老教师外,任教时间最长的年轻教师。

他觉得在这教书就是他的梦想。出生于山区的他深知在这教育极度缺乏的深山里,孩子们需要他,他立志要用教育点燃这群孩子的希望。

“让教育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是何俊不懈的追求,也是他今生倍感幸福的事。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