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一针一线一马尾绣出精彩世界:最基础的苦练源自骨子里的热爱
面孔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3日 23:35

央视网消息:马尾和丝线,飞速缠裹着,纹路均匀细密。暗色的衬底上,火红的太阳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飞舞的蝙蝠和蝴蝶环绕四周,鱼儿在中间游动。金黄色的铜钱像星星一样散落,回纹的花草遍布在各个角落。很难想像,桌上这些精美宛若彩色浮雕的绣品,最初都是从搓马尾开始。水族马尾绣非遗传承人韦桃花,正在为大家演示着这项世代传承的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这门手艺也被称为刺绣“活化石”。

近日,国新办举行“决战脱贫攻坚中的多彩贵州”发布会,在发布厅外,包括马尾绣在内的多项当地非遗,为大家展示着这片大地上百姓富、生态美的种种惊喜。

“这个(马尾绣)做了可能(保存)几百年,马尾不会坏的”,韦桃花一边微笑一边说起自己的作品,手里的活一刻不停,“我从小开始就跟妈妈学,已经五十年了。”

韦桃花出生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这里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还是远近闻名的马尾绣之乡,村里妇女历来有制作马尾绣的传统。马尾绣,是以丝线缠裹马尾盘在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再根据轮廓线绣出各种图案。工艺复杂的绣品呈现浮雕感,结实耐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韦桃花从小看着母亲和奶奶做马尾绣。懂事后,她悄悄拿着大人们正在做的半成品琢磨着学做,看从哪儿下针、怎么绕花。看她做得蛮好的,母亲让她参与做马尾绣背带的局部绣片。马尾绣背带是水族马尾绣制品中的极致,不但工序复杂,且耗时长久,一般都由几个人一人做一部分,最后再来整合。背带做好后,大家都夸韦桃花针脚细密手工不错。15岁那年,她绣好了人生中的第一副马尾绣背带。

凭自己的心灵手巧,刻苦学习,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后天的不断努力,韦桃花的刺绣技法均匀细腻,精妙绝伦。在传统的基础上,她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刺绣技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使自己的刺绣技艺得到了更大提高。她用马尾绣出了精彩的世界。

“花纹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她拿起一面小镜子,外壳上绣着一条美丽的鱼,造型奇特,嘴中像在冒着泡,鱼头的水面荡漾着阵阵波纹。“这个就是传统的鱼”,小镜子上的花纹和她的服饰融为一体。工艺十分复杂的马尾绣,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原来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翘尖绣花鞋、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以前我们放在衣服、背带上,现在做成了文创”。

“徒弟现在有很多了,在家都是有收入的,没有去外面打工的。”韦桃花传授马尾绣技艺,慕名来学习马尾绣技艺的爱好者不胜枚举。通过对马尾绣制作能手的培训和引导,激发了她们开发马尾绣产品和提高制作技艺的活力。此外,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不能做体力劳动的妇女以及残疾人也能就业,提高了这些人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开始学,每个步骤都很难做。你不练熟的话,每个步骤都不好弄的。”韦桃花说,以搓马尾为例,“如果搓不好的话,就会露出马尾来,在绣品里面看见马尾,就不好看了。如果绣不整齐的话,也不好看。要一针一针排出来的。”

“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做这个事情要成本,以前只能在本地卖”,谈起从前,她充满了感慨,“现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卖,国外都有订单了,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地。”

“以前,天明了就要下地干活,只有下雨天,才能在家做一点。喜欢做这个马尾绣,干活也想,去哪、做什么,都会想到。”韦桃花对这门手艺的热爱,流淌在血液中、深入到骨子里。“我就是喜欢这个!”

编辑:刘亮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