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推进垃圾分类 “上海方案”走进藏族小村庄

社会新闻来源:新民晚报 2019年08月05日 14:0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满月,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上海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参考样本。如今,“上海经验”更是走进了大山深处。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普沙绒乡宜代村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平均海拔3100米,金沙江二级支流力丘河从山间流过。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偏远的藏族小村庄,却走在了不少城市前面,实行起垃圾分类。将这一“上海方案”带到村子的是居住在上海的杨克林。

  探望战友带来先进理念

  今年7月,杨克林带着家人来宜代村探望老战友。此时正值雨季,力丘河水势较大,然而本应清澈的河水中,却时不时能看到漂浮的袋子、瓶子等塑料制品。看到这一幕的杨克林,突然想到了上海正在实行的垃圾分类制度。于是,他向老战友及部分村民介绍了这一先进的做法。

  在网络上搜索了资料及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推行情况后,宜代村认为“上海模式”很具借鉴价值,但由于宜代村属半农半牧区,像上海垃圾分类中的“湿垃圾”,村民们可以用作饲料、肥料等直接二次利用,同时针对村内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塑料制品的情况,村子“量体裁衣”,制定了垃圾“二分类法”,即把垃圾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及“可回收垃圾”两类。

  宜代村有117户居民,约600人。7月24日,村内召开了“安置垃圾桶·做文明幸福小康村”村民大会,会上为村民讲解了如何将垃圾按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并由村民举手表决,是否同意实行垃圾分类。村长郎确泽仁告诉记者:“没有村民提出反对垃圾分类的,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现在村民都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村民配合环境越来越好

  25日,定制的270对分类垃圾桶送抵宜代村,热心的村民还积极配合,帮忙分发。目前,垃圾分类桶已在家庭、学校、寺庙等场所内安置完毕,并且全村已从26日起正式实行垃圾分类。如今,村内的不可回收垃圾集中焚烧填埋,河道内、路边的垃圾也少了很多。

  从成都来给村里孩子补课的大学生也赞叹宜代村意识超前。“那些大学生说,‘甚至连我们成都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垃圾分类,没想到大山里的村子走在了我们前面。’”郎确泽仁说。

  据介绍,此次宜代村垃圾分类行动的部分启动资金来自杨克林的3万元爱心捐款,此资金已全部用于购买第一批定制垃圾桶。郎确泽仁说,“垃圾分类”的工作只开了个头,未来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新民晚报记者 黄佳琪)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