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记者再走长征路】老船工:我与红军命相连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7月23日 08:3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1936年4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冲破重重敌障,进抵丽江。在金沙江畔,仅用4天3夜,红军一万八千人马抢渡过金沙江,为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抢得先机。

云南丽江石鼓镇地处长江第一湾,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从石鼓到巨甸的金沙江两岸,群山连绵,有石门关、红石岩天险紧锁大江,80多年前,正是在这里的五个主要渡口,红军和28名船工开始了昼夜不停地抢渡。

在红军长征过丽江展厅里,一条从金沙江里捞出来的红军枪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条枪已经锈迹斑斑了,却见证了一段危及关头船工勇救落水红军的故事。

他叫尹正国,当年救人的正是他的爷爷尹学富。1936年4月27日中午,红二、红六军团正在争分夺秒地渡船,突然,一条木船划到江心时不幸沉落,眼见险情,尹学富划起一支木筏便冲向江中。

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茨可北寨村村民 尹正国:人多水流也急,(我爷爷)救上几个红军战士和一个连长。 

江水无情,还是有20多名红军战士牺牲了,只剩下后来被老乡们打捞出来的红军枪。尹正国说,每次讲到这,爷爷总禁不住泪目。对他而言,红军是有救命之恩的亲人。

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茨可北寨村村民 尹正国:家里面穷,上租上不起,关在衙门里,后来红军路过,从衙门里解救出来。他一路跟红军到士可渡口,他就感恩帮忙红军渡船。

当年的尹学富,年仅25岁,因为年轻气盛,不满地主的剥削,还被树为带头抗租的典型,有着被杀头的危险。就在这个走投无路的时候,红军来到了丽江城,砸开牢门,释放了48名与他一样的无辜百姓。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工作人员 张学文:红军对释放的老百姓说的就是,老乡们,不要害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我们是为穷苦老百姓做事的,你们解放了,你们自由了,愿意留下来当红军的可以跟我们走,不愿意当的也是给一块大洋路费,因为十里八乡的,你们可以回去。还给他们理头发,还给他们就是说换了一些比较好的衣服,带过来的那个长衫。

从黑暗中得到新生的尹学富第一次感受到公平和温暖,自愿给红军渡江当向导,在这篇尹学富口述的回忆文章里,他说道:一路上,红军给我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还问了丽江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我和红军无话不谈,毫无拘束,如同一家人,他们穿的是草鞋、单衣,饿了,啃一点干粮或冷饭,渴了,喝几口凉水,困了就地躺一会,爬起来又走。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我和红军相依为命的4天4夜的战斗生活,那是我终身难忘的。

中共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调研员 和钢:红军在老百姓眼中是什么样一个形象呢?是喝一口凉水也要给钱的军队,在渡江途中,国民党飞机在上面狂轰滥炸,但是红军宁肯露宿郊外露宿野外露宿田野,也不进村打扰老百姓,老百姓从来没见过,带枪的人对老百姓这样好。

长征期间,红军的足迹踏遍丽江的10多个乡镇,老百姓真实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爱护人民的军队。解放后,被尹学富搭救的红军和家人曾专门来看望他,感恩当年的救命之举,这位曾经与红军性命相连的老人,却也始终心怀感激,直到去世都未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而今,老人已经长眠在金沙江畔这片土地上,在政府援建的这座墓碑上,还记录着这段生死相交的故事。生怕儿孙忘昔日,金沙江畔忆红军,丽江人民将许许多多像这样的感动,画成画、编成舞蹈、演成话剧,流传至今。

【记者手记】川流不息的金沙江,见证了长征的苦难,更见证了民心党心、心心相系的军民鱼水情。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才最终走向了伟大的胜利。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