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军:三年援青 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7-1 第1027期 A-A+

央视网消息: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也为进一步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而实施健康扶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医疗支援,促进当地百姓就医。近年来,北京先后派出三批医疗队到玉树开展对口帮扶,提升了玉树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也让当地很多百姓跟贫困彻底说再见。

北京西城区广外医院的副院长刘云军,三年前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医疗队的队长,来到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他从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为玉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1

“出发之前,听回来的援青干部说,玉树是青海的江南,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口中的江南是长江南源。”刘云军打趣地说着。玉树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这样的海拔高度,连大部分高原人都难以适应,更不用说像刘云军这样从来没有上过高原的人。“我来了玉树才发现,条件真够恶劣的,不要说干活了,走路、上楼梯都喘的厉害,不敢快说话、快走路。所有的工作节奏都得慢下来。”刘云军说。

然而高原反应还不是最大的困难。初到玉树州人民医院,刘云军就收到了69份病退和调离报告,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疗骨干,病退人员打算退休后到私人医院任职,调离的是调到省上各大医院。那时,医院每月有2000多名患者转院,每天住院的患者只有40多人。

“作为一个州级医院,阑尾炎患者往县级医院转,剖腹产直接不收,医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值班时不要来患者,医生积极性不高,先进设备利用不起来。”刘云军介绍初到州医院时面临的困境。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医院迟早会死。”了解完医院的情况,刘云军不禁说出了这样的话。

2016年9月1日,在刘云军主持下,对医院运营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全院实行绩效考核,注重工作数量和质量,人财物向临床一线、高风险、高强度的科室倾斜,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改革总会出现阻力,州医院的改革也不例外,朋友都劝说刘云军“你安安稳稳干上三年,回去就提升了。”

一气之下,刘云军坐飞机回北京了,回家后妻子劝说:“你去玉树是为群众服务的,只要改革有利于群众,你还顾虑什么。”

1

听了妻子的劝说,第二天,刘云军又返回玉树,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

刘云军根据医院现有临聘医护人员的工作年限、专业资历等标准,制定了临聘医护人员同工同酬实施办法,增加了临聘人员的福利待遇,推行“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平台留人”,稳定了职工队伍,实现了“招人难”向“想进州医院难”的历史性转变。

“通过改革,员工的积极性高涨,各科室医生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临时工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之多。”刘云军说。

刘云军在走访各科室时发现,玉树灾后重建捐赠的23件先进的医疗设备都闲置在库房里,没有医生会用。刘云军从调整科室结构做起,先后组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眼科中心等14个新学科,开设了6个新病区,改进和推广了168项新技术。

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于2017年,也是刘云军援青后一手建起来的,在此之前,玉树州的危重新生儿救治都需要送到800公里外的西宁。刘云军说:“医院一是技术力量不够,第二就是很多急救设备没有,集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了这个重症监护中心。”

2017年3月22日凌晨,刚刚成立13天的玉树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早产的三胞胎兄弟,刚收治时,三个患儿全身青紫程度严重,体重最低的1000克,最重的也只有1100克,同时还伴有窒息、新生儿肺发育不全等多种症状,经过州医院三天三夜抢救和一个多月救治护理,三胞胎全部存活并顺利出院,创造了玉树州乃至青藏高原医疗史上的奇迹。

1

刘云军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之一,这三个孩子将是他永远的牵挂。

从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以来,医院共收治住院患儿665人次,2018年住院0至1岁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13.6%下降到2.3%。

青海玉树州居民更求仁青接受采访时表示:“那时候需要做一个比较全面一点的检查,必须要到省里才能做,但是现在全部可以在这里做。因为专家也在门口,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全部都在这里有了。”

刘云军还专门制订了“三年人才培训规划”,把骨干医生送到省内三级医院学习,同时让北京专家对玉树医生进行技术帮扶,培养出来的医疗技术骨干超过百人。

现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已经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成为玉树州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我们对口援建,不光是改善老百姓的就医条件、就医环境、就医便利,我们主要的也是培养当地干部,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刘云军说。(视频编辑:甄涛,文字编辑:张恪忞;素材来源:新闻联播、青海日报)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