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卷着裤腿,扛着铁锹,一百多名身穿“绿军装”的战士正和老乡们一起在地里栽种莲藕。官兵们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作风,又一次让村民们受到感染。
这里是陕西省渭南华州区高塘镇柿村,也是政委高海科的定点扶贫村。他和战士们自己带着干粮,自己带着水,干完活以后就回部队。高海科说:“我的想法是不脱贫不吃饭。即使脱贫在这吃饭,我们也得付费,这是我们军队的铁律。我的扶贫饭,就是华州一碗面……”
现任郑州联勤保障中心驻陕某部政委的高海科,在2016年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到柿村参与扶贫工作。位于渭华起义纪念碑旁的柿村,是远近闻名的烈士村,多年来因饱受黄土塬地貌、耕地资源少等因素限制,生活水平很低。如何帮助这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高海科着实费了不少脑筋。
与贫困户共同查看猕猴桃长势(来源:中国军网)
到田间地头对接工作
到田间地头对接工作,是高海科每次来到柿村做的第一件事。
只要来到扶贫村,来到老乡身边,高海科总是活力满满。他拉起话来老乡们爱听,因为自幼生长在农村,高海科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淳朴。
但是扶贫之初,高海科的满腔热情却并没有得到乡亲们的理解。
“咱哪敢想什么脱贫致富啊,就想着怎么把光景维持下去,啥产业扶贫咱都不懂!咋个参与嘛!”郭铁栓曾经是柿村出名的困难户,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力,他一边要照顾疾病缠身的父母和妻子,一边要供儿子读高中,生活极为艰难。
“扶贫先扶智,富口袋先要富脑袋!”高海科挨家挨户走访慰问,搞调研摸情况,提出用“产业扶贫”。他请专家来村里,为郭铁栓等贫困户讲解猕猴桃和莲菜种植、生猪饲养及水产养殖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赴河南省兰考县等地参观学习,帮助他们理解扶贫政策,抓住脱贫机遇。一个个精准扶贫项目先后出台,有序推进。
让扶贫扶出部队特色
“要发挥部队的党建优势,让扶贫扶出部队特色!”结合柿村的红色资源优势,高海科提出党建扶贫新思路。
他亲自给大家上党课,帮助支部抓队伍,倡导起“克难争先、科技领先、尽责在先”的精神,激励党员脱贫攻坚当先锋。
高海科每月都会安排部队医院的医生来村里义诊。2019年春节前一次义诊,73岁的王有姐被查出患有肾部囊肿,好在及时动了手术,病情得到控制。“高政委啊,要不是你们,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得了病,你们救了我的命啊。”王有姐泪眼婆娑,连连感谢。
3年来,柿村科学制定精准扶贫计划,有序推进产业扶贫落实,建设的500kw光伏发电站如期并入国家电网;建设的160亩清水莲菜生态园喜获丰收;种植的60亩扶贫柿子林长势良好,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82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余元,军队扶贫效益初显。
为贫困户讲解政策(来源:中国军网)
想把日子都过好的人越来越多
郭铁栓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还自觉担任了军地脱贫攻坚工作的义务宣传员。“我在高政委等人的帮助下入了党,孩子也到城里读了高中,父母和妻子随时都能到村卫生院里享受省城大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原来的贫困户不是等就是靠,甚至有的伸手要,许多村民又担心新产业影响了小麦、玉米与花椒等传统作物,有时候派人免费帮他们种上树苗,第二年就被偷偷挖掉扔了。现在有了部队的帮扶,我们村上想把日子都过好的人越来越多了。”柿村党支部书记郭焕民这样说。
(资料来源:陕西省扶贫办 军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