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北京推行垃圾强制分类 学校、医院等将实现全覆盖

中国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年05月30日 11:1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时讯

  昨天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副市长张家明作了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下一步本市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全覆盖。

  现状

  探索形成四种垃圾分类投放方式

  2019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128人次代表联名提出,涉及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议案共计7件,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大会主席团决定,将7件合并为“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件议案交市政府办理。张家明介绍,针对议案反映问题,本市在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和社会共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源头垃圾分类方面,本市通过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朝阳区劲松街道等示范片区的创建,探索形成了四种垃圾分类投放模式:一是建立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兼具垃圾称重计量和积分奖励功能,方便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二是采用撤桶撤站方式,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回收不落地;三是采用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分类、提高回收量;四是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

  在垃圾强制分类方面,本市推进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开展强制分类,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社会单位,包括1064个学校和271个医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商业旅游人员密集场所,包括528个商超和446个旅游景点开展垃圾强制分类。本市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集中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已经完成选址。

  问题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缺乏约束和强制

  张家明介绍,垃圾分类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制度基础依然薄弱,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只有鼓励和倡导,缺乏约束和强制,导致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居民源头垃圾分类质量不高也影响到末端资源化处置。二是垃圾分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专业规范的回收企业与“低、小、散”游商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导致回收渠道不畅通。

  三是垃圾源头减量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目前仅依靠城市管理部门的呼吁、倡导和宣传,难以形成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的综合政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包装物押金返还等垃圾源头减量措施,尚未成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关注重点。

  措施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拟禁一次性物品

  针对上述问题,张家明在报告中提出,本市下一步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七条措施。

  一是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年内在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在5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三是加快构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今年将加快阿苏卫、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300吨/日。房山综合处理厂、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力争年底主体完工。

  四是通过对小区垃圾桶、垃圾楼、转运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各类垃圾进行全流程实时监管,对垃圾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对垃圾分类效果进行监控,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动态数据进入大数据“驾驶舱”;五是健全垃圾分类的市场运行机制,欢迎社会专业垃圾收购等力量加入,使愿意参与、有能力参与、规范参与垃圾分类企业“进得来、收得着、出得去”;六是完善全民参与的共治机制,将垃圾分类知识和要求纳入学前及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把学生和家庭成员垃圾分类情况向学校和社区双反馈。同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通过建立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

  七是加强垃圾分类的法治建设,加大垃圾分类强制力度。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借鉴上海等城市立法思路,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快递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和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包装,商品零售场所严格执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创造实践经验。

  其他看点

  中轴线南段中央御道年内有望贯通

  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副市长张家明作了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北京中轴线,即明清北京城的东、西对称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为保护中轴线文物,北京市不断完善中轴线保护规划,启动编制2019年版《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编制了《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为破解文物征收立项难题,发改、住建、财政、规划、文物部门专题研究,已初步取得共识。探索腾退工作实施路径和腾退后文物利用方式方面,市属国企正在组建北京国企公益基金会,下设中轴线申遗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中轴线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据介绍,2018年,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工作完成了社稷坛5户、天坛20户、太庙73户、景山4户、北海4户、会贤堂5户住户的腾退工作,所住房屋(非文物建筑)已全部拆除,逐步实施绿化和景观恢复。东城区先后实施了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南中轴路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已腾退2730户,完成占比98%,西城区对5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实施腾退保护。

  本市还提升中轴线南段步行环境,打造文化遗产探访路线。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开展中轴线南段文化遗产探访路线的规划研究,已完成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初步设计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步编制了《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核心区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 年)》,着重策划了中轴线南段的旅游项目。为全面优化中轴线南段步行体验,2019年,重点开展珠市口至天桥段道路建设、公交 110路临时停车场搬迁等系列工程项目,以期年内贯通中轴线南段中央御道,再现中轴线恢弘气势。

  张家明介绍,下一步,要完善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立法的调研报告,加强对文物腾退政策的梳理和创新,积极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腾退后文物的管理使用与开放运营。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