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贷款10万无抵押?男子钱没拿到手反被骗14.5万元

法治新闻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06: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上周,成都公安的民警教大家辨别了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进行诈骗的各类手法,本周将公布第二类目前比较容易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

  典型案例

  老周是一名个体户,2019年3月8日遭遇虚假贷款诈骗。老周近日急需资金周转,就在网上浏览到了一个无抵押贷款的网页,宣称是银行的正规认证机构,可以申请1万到10万元的贷款,不需要抵押。老周很心动便立即进行了注册,填写了手机号。不久后,一名自称姓陈的贷款机构业务员给他打来了电话,老周表示自己想贷款10万元。之后,双方签订了一份电子合同,老周提供了接收贷款的银行账户,陈某以保险费为由要求老周转账5000元。

  半小时后,陈某表示贷款已经下来,但老周并没有收到钱。双方一直通过QQ进行交流,陈某还主动出示了转账截图,但老周一直没有收到钱财。随后,陈某便以“银行卡没有激活”“银行卡大量现金流入被冻结”等为借口,要求老周转账“激活费用”“解冻费用”等。老周此时已经被套牢,急于贷款成功,陆续将对方要求的费用都转了过去。然而直到他打了14.5万元过去却始终一分钱都没收到,老周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诈骗手法

  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在网络媒体发布办理小额贷款、代办信用卡等钓鱼网站,以此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接着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对有意向者先收取200元至500元不等的手续费(代办信用卡类诈骗还会向受害人邮寄一张假信用卡),然后又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

  不要轻信陌生的来电、短信和来路不明的链接、广告;

  需要资金请选择正规融资渠道;

  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不要轻信所谓的“信用卡代办机构或人员”。

  本报记者 李旻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