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艺术要让观众看得懂,就不能脱离生活

行业先锋 来源:央视网 2019-4-18 第979期 A-A+


央视网消息:很多人认识许鸿飞,是因为他的雕塑作品“肥女”。在他的创作下,“肥女”们或轻抚裙角、或轻快跳跃、或热情奔跑,用一种饱含故事性的美记录着人们当下的生活,传递着幽默、自信、快乐的情绪状态。

这一切,正是许鸿飞内心世界的准确表达。

“美有很多种,不能把美局限为一种状态。瘦的美女是一种模样,‘肥女’的美也有鲜明的特点。”许鸿飞说。 

让世界了解中国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已经带着他的作品走遍五大洲,14国。对于文化自信,许鸿飞有着自己的理解。

1

“巡展每到一站,不同国籍、肤色、年龄的观众都跟‘肥女’合影,情侣们模仿着我的作品《吻》做高难动作,观众留下很多欢笑和有趣的记忆。”

许鸿飞记得,巡展的第 11 站是文艺复兴之城——意大利佛罗伦萨,当地人们从小就在艺术氛围浓郁、著名艺术品围绕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肥女”的出现让他们觉得十分新奇,当地市长对许鸿飞说:“我们从小优秀的艺术作品看的多,其实都已经‘麻木’了。但‘肥女’这类艺术形式和风格这里没有,很新鲜。”

1

他们称许鸿飞是现代的“马可波罗”,带着“肥女”去到各国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看到中国当下人们生活的美好。

西班牙是第一个主动向许鸿飞发出巡展邀约的国家,今年两会后有了更多国家前来邀请,这在许鸿飞看来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质变。

“一步一脚印的努力积累,世界了解了我的作品,然后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作品和文化也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进入‘请出去’新阶段。”

最初的记忆

小时候看到手匠工人在墙面上写的美术字,和过年时灯笼上画的生肖图案,是许鸿飞对艺术最初的记忆。

“既是兴趣,又有了谋生的技能”,许鸿飞开始学习绘画。

后来,他慢慢发现,周围的人看到这些画很开心,“原来艺术是令人快乐的事,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我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创作出作品让大家感到快乐,就一直坚持下来。”

在艺术院校学习时,老师的一句“会画画的不一定会雕塑,但会雕塑的一定会画画”,让许鸿飞对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许鸿飞看来,艺术品不是生活消费品,用完就没了,艺术品可以流传下去,而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有长久的生命力,能够流传下去。

 1

如何才能让作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许鸿飞的“秘诀”是创新。他说:“只有不停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文艺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你的作品走进观众心里,观众才能记住你的作品”,不能一味盲目地模仿,而缺少自己的灵魂思想。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是具备语言功能的,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心中,打破文化隔阂,与观众产生共情。

生活,也是许鸿飞作品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艺术要让观众看得懂,就不能脱离生活,艺术家也要‘接地气’。”

不断地考察、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积累素材,创作作品,是许鸿飞的生活常态。

他的作品既守住了本土文化的“根”与“魂”,又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变”与“进”。在展览过程中,许鸿飞也善于捕捉展览当地的人文生活元素并加以创作,相继推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吻》《快乐时光》《爱乐之城》等都让经典“肥女”形象更富活力,表现内容更加丰富、极具民族共通性。

“‘肥女’诞生于‘接地气’的环境,出于民间市井,生活气息浓重。表现形式都是简单直白,结合中国新时代特征,用民众能看得懂的姿态动作来表达我的作品情感。”

怎样才能在频繁巡展的同时推出大量新作,许鸿飞的回答是:“边走边创作”。在各地的巡展中,许鸿飞喜欢走进人群里,看不同地方人们快乐的神情,他用作品带给人们快乐,人们的快乐又给了他不竭的素材。

许鸿飞曾坦言,不喜欢回顾和总结。艺术家要不停地创作,不停地将作品展现给世人。

在许鸿飞眼里,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就好像挖井,如果几天挖不出水就换位置,那就太可惜了,搞艺术要认准了自己的‘井’去不断深挖。”许鸿飞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