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晖:从维和战场到排爆生死线 他为和平与安宁而“战”

军人风采 来源:央视网 2019-3-19 第957期 A-A+

央视网消息:有人说选择了一个岗位,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而成为一名爆破专业的战士,就注定了整日与地雷弹药相伴,行走在危险的边缘。许元晖就是这样一位行走危险边缘的人,他是83集团军某合成旅作战支援营工兵连的一名爆破技师。

从军15年,从南苏丹战乱的土地到云南丛林密布的雷场,他的每一个选择似乎总比上一个凶险,两枚维和勋章、一枚实雷、300多枚哑弹,是他军旅生活的真实记录。

2011年和2016年,许元晖曾两次作为中国维和部队的一员出征,在他珍藏的维和纪念品中有一个特殊的包裹。“当时我说我要去维和,我妈说我给你包一包土,到那边之后想家了看看,要是出现水土不服了可以弄点喝一点。”带着这包土许元晖踏上维和之路。

1

在南苏丹,许元晖把这包家乡土分给了十六名战友,而他自己把剩下的一小半,在想家时分七次冲水喝下。

南苏丹所有人期待的和平被打破了。2016年7月8日,正当许元晖和战友们吃饭时,突然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

这一天南苏丹首都朱巴燃起战火,中国维和营的全体官兵进入一级战备,许元晖组织战友负责难民营周边的安全警戒,7月10日下午,战势愈演愈烈。

“尤其这个子弹,有时候比较密集,我们只能围着一个集装箱到处找掩体,其实如果近距离的话那个集装箱根本就挡不住子弹。”不久,对讲机里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痛心不已,在许元晖站位直线距离不足200米的地方,李磊和杨树朋的步战车受到了攻击。

“一个小时之后,营里面传过来消息,说李磊已经牺牲了,杨树朋因为失血过多也慢慢进入昏迷状态。我们当时心里面都非常痛心。”许元晖说。

1

当天晚上,许元晖和战友接到命令,进入难民营保护难民安全。由于信号中断,那几天里,许元晖来不及给家人报平安,他并不知道,父亲在前一段时间因为感冒引起肺结核走了一趟“鬼门关”,更不知道,战友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后,父亲在几天时间里黑发全部变白。

结束南苏丹的维和任务后,许元晖在机场用母亲的这块红布,裹了一包南苏丹的泥土,带回了祖国,他希望这块土地,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和平与安宁。

如今,许元晖又选择成为一名爆破师,为和平与安宁奋不顾身。

2018年8月,许元晖接到了陆军实战化扫雷骨干集训任务。“有一个去云南的任务,要到雷场去扫除真雷,敢不敢去?怕不怕?”

“不怕,我去!”接到连长的电话后,许元晖没有犹豫。当时,连队考虑到许元晖的妻子怀孕不久,这项任务又十分危险,反复征求他的意见,但许元晖坚持。

“我关注云南边境扫雷行动3年了,作为地爆专业的老兵,能去排雷是莫大的光荣。”许元晖说。就这样,许元晖瞒着父母和怀孕的妻子奔赴扫雷前线。

许元晖之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扫雷培训,因此在集训队组织的第一次摸底考核中,他只取得了中等成绩,“当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接下来的几天,许元晖加班加点学习,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学生,有不会的知识就拿一个本子记下来,向授课的教员和一起集训的队员反复请教,当天的知识点记不住就不睡觉。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随后几次考核,许元晖的成绩次次名列前茅,别的单位的队员总是开玩笑说:“许元晖,你可真厉害!”

集训后期,许元晖随队到云南省麻栗坡县靶子雷场三号作业场进行扫排作业,他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

许元晖入伍担任爆破技师后,排除过不同类型数不清的未爆弹,经历过多次危险情况,但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务都艰巨。

1

许元晖负责的区域是一个陡峭的山坡,作业时要将绳子绑到腰上。他一手拿着绳子,一手拿着探雷器操作,难度非常大,更为糟糕的是当天还下起了小雨,这让本就困难的作业又多了一份危险。

许元晖一寸土一寸土反复地过,累了就吊在绳子上歇一会儿。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突然,探雷器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确定是一枚实雷后,许元晖一下子紧张起来。

标定雷位、定点挖掘、稳步推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清除,雷体慢慢呈现出来。

“这是一枚72式压发防步兵雷,是被改装概率较高的一种雷型。”许元晖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操作规程后,对其进行信药分解。两分钟后,这枚尘封几十年的地雷被顺利排除。

“整日与地雷弹药相伴,有没有害怕过?后悔过?”曾有人这样问许元晖。“我曾害怕过,但从来没有后悔过。”许元晖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