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院士
央视网消息:40年前,一场盛会开始了“科学的春天”,无数科学家欣喜振奋,陈俊武便是其中一位。“我那时已49岁了,但在一派生机盎然的奋斗氛围中,我精力格外充沛,决心利用好机遇,争分夺秒多干一点、干得更好一点” 。
1927年3月,陈俊武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由于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他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自然科学启蒙教育,亲身的经历让他对家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过去我们国家经历了一段艰苦岁月,不保卫自己的国家,根本谈不上知识分子自己的家,这一点儿是我感触最深的。”他说,自己一直在北京念书,后来又去了东北抚顺,曾亲眼看到国土被日本侵犯,同胞被日本人残害。“如果国家被侵略,老百姓是很痛苦的,我们必须奋起保卫国家、抵抗侵略”。
1944年,陈俊武考取北京大学工学院。他当时痴迷于药学,但填报了应用化学系。“一方面寻求科技报国,服务于国家建设;另一方面为了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追求更好前程。就这样确定了专业。”他解释道。
1948年7月,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几经辗转,来到辽宁抚顺矿务局参加人造石油工厂修复工作。
1982年陈俊武与同事在兰州50万吨同轴催化裂化装置前合影 (资料图)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面对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时常忘记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
1952年,陈俊武在变换车间值班时发现,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联想到水煤气鼓风机是否必要的问题。经过一番钻研,陈俊武弄清了参数,与工人班长一起利用倒班时间做了关闭旁路试验。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这样,一台风机一晚上就节省了25度电。
陈俊武也从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我要使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年轻的陈俊武曾在日记中写道。
陈俊武院士
1961年冬天,为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自力更生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陈俊武和参加项目攻关的同事们几乎每夜都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日以继夜地进行技术对比、方案论证。
历经四年多的卧薪尝胆、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建成投产,打破了当时国外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引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实现了锦绣满园。
陈俊武沉着冷静、有定力。在他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世道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变得急躁,而是要使自己静下来,好好读书学习、增长才干,既历练好心性,又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陈俊武(前排中)指导世界首套DMTO百万吨级工业装置投产
陈俊武始终对年轻人寄予厚望。20世纪80年代,他担任了几个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培养了一批研究生。2016年,90岁的陈俊武将6年来在郑州大学兼职所得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和支持该校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
陈俊武说:“国家培养了我,我也争取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为国家做贡献。”在70年的职业生涯中,陈俊武早已把浓浓的石油情融进了无垠的事业之中。他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