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挺住,挺住……让开!两只手,去接一下,扶着这里……”躺在担架上的人叫杜富国,是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战士。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人工搜索排雷时作为作业组组长,他让同组的战士后退自己来做进一步处理,作业过程中手榴弹突然爆炸,杜富国被炸掉双手,双眼的眼球也被摘除。
“这个手有幻觉疼,随时感觉还在……”事情发生一个多月后,经过有关方面的允许,在杜富国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央视记者见到了杜富国。
事发当天,杜富国和战友艾岩作业的云南省麻栗坡县坝子村在老山主峰西侧,当年这里是战争双方反复争夺的阵地,因此留下大量地雷和未爆炸的炮弹等爆炸物,三十多年来这些爆炸物一直威胁着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地百姓和家养的牲畜被炸死炸伤的事情时有发生。
杜富国受伤前(资料图)
中越边境雷区山高、坡陡、林密,隐雷常常和树枝搅在一起,加上泥石流的冲刷,位置各方面都改变了。有的爆破不完全,引线腐朽,轻轻一碰都会有危险。“必须把树根周围清掉,轻轻把伪装层全部弄开,剪掉那根线,才能把它取出来。”
在中越边境,中国先后展开过三次大规模的扫雷行动,坝子雷场是第三次大规模扫雷任务开始后云南省最后一片需人工搜排的雷场。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友艾岩两人一组在雷区进行人工搜排发现了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杜富国立即把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并按要求检查周围有没有诡计装置。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让艾岩后退之后,又用探针对这一爆炸物进行检查。在轻轻剥开伪装层的时候,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杜富国只有一两秒的时间是清醒的,他下意识地倒向了艾岩那边。
爆炸瞬间(视频截图)
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副队长张波当时与爆炸地点相距30多米,听到爆炸声后,张波迅速向爆炸地点冲了过来,同时向作业队员发出停止作业指令,呼叫附近待命的医生。张波回忆第一眼见到杜富国的样子:“斜躺在我们搜排的雷场那个小坡上,两个手掌没有了,满脸血肉模糊,身体轻轻有些颤抖,说话很轻。”
事后,人们在距离爆炸点六米多的地方发现了杜富国的防护服碎片,瞬间爆裂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絮状。让杜富国欣慰的是,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杜富国受伤的当天下午,杜富国的爸爸杜俊接到了部队打来的电话,带着家人连夜从遵义赶往贵阳,再辗转至昆明、开远。“谁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担心肯定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军人,他有他的职责和使命。”面对儿子的伤势,杜俊心痛而平静。杜俊有四个儿子,杜富国排行老大。2017年,杜俊把小儿子也送到了部队,现驻守在高寒缺氧的西藏某边防团。
得知杜富国受伤的消息,当地群众自发赶到医院探望(资料图)
一个多月后,杜富国才得知自己双眼失明的事实,但他比大家想象得更为平静坚强。“痛在我身上,伤在他们心里,只有我好起来了,他们才会好起来。” 杜富国反过来安慰父母注意身体。
“当兵就应该上前线,但和平年代没有打仗,没有硝烟。而这次是习主席亲自签发的中越边境排雷行动,我觉得我参加这次行动我会很光荣,很自豪。”回忆三年前报名加入扫雷大队,杜富国难掩激动。
“八十几个人只有七十几条腿……”杜富国和战友们无法忘记刚到边境村时触目惊心的一幕。
就像一座埋下地下的弹药库,雷场的爆炸物各式各样,而且由于埋藏时间太过久远,很多爆炸物性质结构都渐渐发生了变化,无法按照一般经验处理。可以说,每一颗爆炸物都需要扫雷战士们用生命去排除。
安全扫除一个雷,就护住百姓一份安全。“扫雷作业不是科幻,也不是理论,是现实,是实际的战争,只能合理的装备器材,再靠人,才能战胜它。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
加入扫雷部队后,杜富国给自己的微信命名为雷神。据统计,三年多来,杜富国进出雷场一千多次,累计作业三百多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吨以上,在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多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11月16日下午,就在杜富国负伤的坝子围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官兵用手拉手徒步检验的方式把最后一块已扫雷场移交给当地百姓,死亡地带终于变成了一块和平之地。这片雷场的平安移交,也标志着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结束。
11月18日,南部战区陆军党委授予杜富国一等功。而在结束了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后,杜富国的战友们将前往中越边境广西段继续扫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