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大国工匠 来源:央视网 2018-11-23 第887期 A-A+

央视网消息:“‘工欲其器,匠入其门’,要想干好这个产品,必须琢磨好干好这个产品的门道,有了这个门道,一切科技创造都可能发生。”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产业工人优秀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对“工匠精神”的阐释,赢得现场一片叹服。

高凤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曾在2014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人独获三项金奖震惊世界;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在他手中诞生;从业38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被称为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

高凤林在工作中

高凤林在工作中

苦练出来的技术能手

1980年,高凤林从技校毕业后,进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一练就是十多年。

厚积薄发,能量要在日益积攒之后,才能迸发出最大的力量。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遇到了研制瓶颈:其大喷管的焊接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

面对艰巨的任务,高凤林毫不犹豫接了下来。他连续昼夜奋战一个多月,每天都干到腰和手臂麻木了,晚上回家需要用毛巾热敷才能减轻痛苦。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高凤林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将第一台大喷管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而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我在航天一线干了38年,在我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让人竖大拇指。”高凤林说,“此外,个人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如此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在成为技术大师后,高凤林有了新的目标: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航天技能工人。

在班组,高凤林独创“焊接育人法:利用润湿和渗透效应育人,通过不断学习、交流,促进组员认识和行动层面提升;利用焊点和焊缝的关系育人,推崇在实践中互利共赢;利用熔池效应育人,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思维方法和全盘操控能力。

一次,高凤林出差期间,徒弟独立完成了一台发动机喷管的焊接,但焊缝出现了80多处漏点。高凤林回来得知后,并没有责怪徒弟,而是马上给徒弟仔细讲解难懂的理论知识,使他明白自己错误的根本原因。补焊时他也带着徒弟,自己补焊一处,演示一遍操作要领,再让徒弟补焊下一处,分析讲解,反复循环,直至深夜。当这80多处漏点全部补好时,徒弟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焊接要领。

现在,高凤林还在不断培养着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技能工人。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 年,高凤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工作室现有成员19人,平均年龄只有34岁,其中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已成为重要的人才育成基地。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