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陷”落之祸:达州地陷事件的创痛之思

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年10月11日 18: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博雅):10月7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天,撑着伞,迎着来路,与陌生人擦肩而过,奔着自己的生活……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们的命运就这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卷入,生命逝去,留下三个悲痛的家庭,与那个巨大的“伤疤”,久久难以释怀。对他们的亲人而言,地陷了,天也塌了。

  飞来横祸

  这是一则令人揪心扼腕的新闻。

  10月7日14时30分许,四川达州市达川区东环南路103号发生人行道路面塌陷灾害,塌陷深度最深达15.6米。突然而来的地面塌陷吞没了行至此处的4个人——一对新婚夫妻,一对父子。

  由于路面塌陷点周边房屋密集、地下环境复杂,加之塌陷点土体堆积堵塞涵洞,形成堰塞体,持续降雨,涵洞积水7万余方,面临发生次生灾害危险,整个救援工作难度巨大。

  10月8日,新婚夫妇贺某、其妻牟某被搜救队员找到,二人均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9日15时50分,唐增幅及其小儿子也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难。

  面积10平方米,深度15.6米,20余支救援队伍,100余台救援设备,50小时的昼与夜,终究未能等来奇迹,他们的生命在冰冷的地下定格,阴沉的天色遮盖了他们最后的身形,闻者默然。

  那对新婚夫妻年仅23岁,他们刚刚买完喜糖,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对父子一家,常年聚少离多,当日正是那位父亲45岁的生日,身边是小儿子,手机的另一边是大儿子……

  爱情、亲情,成为事故中最戳人心的痛点,瞬间的灾祸吞没了一切美好的可能。灾祸无情,这次事件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此类事故的关注,相信每一个看到消息的人在叹息的同时,都会心有疑惑:这样的事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地陷”之祸

  地面塌陷事故并非个例,搜索历年的相关报道便可发现,每年因为大大小小的地陷造成的人员或经济损失时有发生:

  2008年12月19日,广州白云区夏茅村沙园坊因路面塌陷导致两栋房屋下沉6米,其中一栋倒塌,周围10余栋房屋倾斜或出现裂缝。因安全隐患,1000多名居民被疏散出来;

  2012年4月,北京北礼士路上一处路面突然塌陷,一行人落入塌陷形成的热水坑中,全身99%烫伤,最终不治身亡;

  2013年3月31日,河南省许昌县苏桥镇武庄村突发地陷,导致1人死亡,7间民宅陷入坑内,经过地质专家调查,初步判定与武庄铁矿矿床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矿山进行井下工程施工活动有关;

  2018年2月7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西路一环桥底东往西方向路面发生路面塌陷,已确认11人死亡,8人受伤,1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

  ……

  因何而“陷”

  如此多的地陷事故究竟是因为什么?

  地质学有关定义阐明: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它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多因性等特点。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吕金波博士曾在采访中表示,导致地面塌陷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3种原因。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地面塌陷的地点大多都存在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质因素是基础,而工程因素与极端气象一道,成为诱发地陷的两大外部原因。

  多年来的地陷事故也并非没有引起重视,央视网记者查阅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发现我国多地都正被地面沉降所困扰,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渭河盆地等地区日趋严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京津冀、江浙沪等多地。

  除了自然原因所导致的地质变化,现在很多城市里,地下的涵洞、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在建设时以及后续的监测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不可测的后果,例如用于填充的材料若被随意地塞满,随着时间推移,随时有可能因各种原因流失,在极端天气或一些外力影响下导致地面塌陷。

  地陷,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创痛之思

  单薄的混凝土无法撑起城市的重量,塌陷时,又由谁来撑起生命的重量?不论是“人祸”还是“天灾”,在城镇日新月异地建设和发展中,每一个生活于此的人都渴望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是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之下发自心底的真切需求。

  我们不希望城市的发展留给我们的只有“听天由命”与“防不胜防”,否则塌陷的不仅是地面,而是信任,闷响的地裂之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严肃叩问。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高质量的发展建设,不论是历史遗留还是当下决策,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中,能够恪尽职守,真正地尊重生命、重视生命。我们并非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加强调查、建立监测网络、严格地下水管理、建立完善防治管理体系、建立防治技术支持体系等多方面,若能认真贯彻落实,逐渐完善相关制度,不要等事件发生了才想到调查与弥补。

  城市的“伤疤”终会被填平,警钟却不能停止鸣响。目前,四川省、达州市联合专家组正在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现场勘测等,进一步分析核查此次灾害产生的原因。达川区已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隐患排查及灾害治理方案,全面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我们在认真等待一个调查结果的同时,希望生命可以真正叩响警钟,令逝者安息,也让此类悲剧能够不再上演。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