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一带一路”助力国际交流 人文重庆彰显追梦幸福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年07月10日 18:4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刘亮 杨兆荃 ):重庆是“一带一路”重要城市,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但能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这两个“点”的特殊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这两个“地”的建设。

  近日,“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访了位于重庆市的四川美术学院,从一所高校的点点滴滴,就能近距离感受重庆的创新发展理念,自上而下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地处西部 放眼全国 走向世界

  人文领域的交流和进步,是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国家的艺术家都需要有一个开阔的、国际性的视野,通过相互的了解,在艺术上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

  美术作品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与渠道。位于重庆市的四川美术学院,虽然是地处内陆的院校,但仍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并正积极筹办第三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壁画论坛。论坛组委会负责人黄山教授说,古丝绸之路孕育了中国的传统壁画,许多沿线国家也都有着深厚的壁画传统。国内外艺术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搭建起各国壁画家对话的平台。

  此外,该校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中国画艺术积极筹办“一带一路”点亮捷克、匈牙利等活动。希望通过展览、宣传,以及论坛交流等方式,带动各国的绘画艺术、民族文化等交流,促进各国文化普及,让文化在百姓生活中更融合实际、更接近生活。

  艺术家们在本土创作的基础上、不断寻找自己创作的根源。“推陈出新,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工具,用西方的油彩来表现油画”,该校副院长侯宝川教授在油画的故乡分享了用中国毛笔创作油画的感受,当有中国风格的点、线、面,水墨黑白创作的油画在国外展出时,许多人都颇感震撼,惊叹油画还可以这样画。“学习西方是必需的,因为油画的发源地在欧洲,但是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侯院长深情地说到。 

  川美其实也是这些位于重庆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缩影。坚持外向的发展、国际化合作,充分抓住各种机遇进行交流、进行创作题材的选择、思想的拓展,以及相关学术活动,师资队伍建设、留学生交流等。虽然地处西部,但他们却能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从《父亲》而始的农民情怀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种对农民的深厚情怀,其实在川美也一直就有。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艺术馆正在展出罗中立著名作品《父亲》的创作手稿及素材,这也是至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次呈现。

  遥想当年,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征稿消息一发布,罗中立就有意识的选择农民题材。

  在《父亲》之前,罗中立画了三稿。第一稿画的是一个守粪的农民,即便是除夕夜,那个农民都坚守岗位。第二稿画的是一个收获的农民,农民满脸挂满了汗珠,在扫粮食,取名为《粒粒皆辛苦》。后来罗中立反复推敲,把人物的侧面肖像换成了正面的头像,一个人戴着洗旧的军帽,手中拿着一个很有沧桑感的军用水壶,取名为《生产队长》。

  从《守粪农民》到《粒粒皆辛苦》,再到《生产队长》,罗中立感激那些支撑着这个国家,饱经生活风雨后坚守做人本分的父辈,对他们有着深沉的爱与敬意。最后他决定把人物的帽子去掉,身份去掉,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取名为《我的父亲》。作品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后来,吴冠中评委将《我的父亲》改名为《父亲》,认为这样画作所传达的意义更广义。

  这种农民情怀也体现在该校新校区的建设中。

  川美的绿化很有特色,“是通过一年四季的不同的庄稼来体现的”,该校党委书记黄政教授不无自豪地说,“春天的时候,满园油菜花开,很漂亮,每天市民涌入学校几万人,这个在全国高校都是少有的……”

  该校负责宣传的贾安东老师说,兴建新校区时,保留了很多原生态,有很多川东民居建筑元素融入其中,留住了城市的原点。其中就有特意保留下来的农家小园,当地的农民被请回来,作为学校的园丁,种植庄稼,而所住的农家小园宿舍,号称是川美住宿条件最好的地方。这种体验,完全按照农村特点,把许多在中国乡村的文化习俗、人和事、历史印记全部保留下来。

点滴中感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还要绿色发展。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细化目标。

  仍以川美为例,黄桷坪校区占地200亩,是重庆市政府授牌的“园林式校园”。虎溪校区占地1000亩,强调自然生态、人文关怀、艺术情调,建成了满足办学需要、环境清新宜人、风格独具匠心的特色校园,荣获亚洲唯一的“首届全球公共艺术奖”和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

  该校保留了当年原始的地型地貌,在新址建设中就有“三不”理念:第一,不铲一座山头。所有建筑都是依山而建。第二,不贴一块瓷砖。大部分公共建筑都简单古朴。第三,不破坏天际线、山际线。所有建筑都没有很高的,按当年流行的说法,叫“十面埋伏”,校舍都掩映在绿树丛中,掩映在山坡之下。此外,学校的围墙、广场的建筑形态等也都按当年的原样保留下来。这里用点点滴滴,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清水秀,重庆的颜值就会更高,中国的颜值也会更高。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已深入民心。必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民的共同梦想。

  美丽重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局面正在开创;魅力重庆,开放进步的西部山城风采迷人。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