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检查报告出炉:防治进展积极 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年07月10日 10: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已经两年多,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问题。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河南、内蒙古等8个省区实地检查。昨天,检查报告出炉。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

  不过,报告也指出,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超过20个地区被点名曝光。

  问题一: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执法检查发现,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布局偏乱,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运输结构不合理,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因。比如,山东省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工业的70%。河北邯郸“城中有钢”,石家庄“煤电围城”等问题突出。以柴油车为主的公路运输承担了全国约78%的货物发送量,柴油货车污染排放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0%以上。

  问题二:机动车污染和油品质量监管不到位

  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货车污染正在成为一些地方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重型柴油车准入把关不严,监管力量不足,车辆不正常安装和使用污染控制装置等违法情况比较普遍;个别地方存在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数据造假现象;

  在油品监管方面,一些地区油品质量源头管控存在漏洞,2017年,有关部门在天津、廊坊、唐山、保定、邢台等五市开展的柴油质量抽检中,合格率仅为47%。

  问题三: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

  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与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但执法检查发现,一些东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监控点少、监控网布局不合理。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例如,山西省临汾市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造假窝案,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个国控站点被人为干扰上百次,监测数据严重失真。

  问题四: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不够

  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地区和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不够,治污设施简陋甚至没有治污设施,不能达标排放。例如,内蒙古包头市亚新隆顺特钢有限公司炼钢车间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

  问题五:政府责任和部门监管落实不到位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不少地方主动承认治理工作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污染治理压力和责任逐级递减及‘政热企冷’等问题较为突出。报告点出:汾渭平原近年来PM2.5浓度不降反升。山西曾将焦化产能调整重组作为振兴产业的重要措施,但效果十分有限。陕西治污降霾年度行动方案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相关考核问责不严,发挥作用有限。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