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付华廷是兴十四村乃至整个甘南县的名人。自1972年担任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付华廷带领父老乡亲拼搏创业,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兴十四村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三无村”,发展成为农民年均收入7.6万元,拥有22亿元总资产的“龙江第一村”。
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让这位七旬老人数十年如一日为村里操劳?付华廷说:“我当年立下誓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付华廷(右一)在田间查看有机水稻长势 新华社/图
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
农村要想富,必须有坚强的党支部。40多年来,付华廷不仅把兴十四村建成了黑龙江省新农村标杆,还带出了一支叫得响、过得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付华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坚持不图当官、不图发财、不图出名的“三不图”理念,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600元,交给村小学买书本、买教学用具,还多次向贫困学生和灾区捐款,累计捐出20多万元。多年来,他把获得的各类奖金、讲课费等总计266万元,全都交给了村里用于公益事业。日常工作中,他对自己和全体党员干部“约法三章”,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家属和亲友不搞特殊化,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也不叫乡亲们一事为难。虽然有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种严重疾病,但他仍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并经常走访农户,为村民解决看病、养老、邻里纠纷等问题,为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在付华廷的影响下,兴十四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人都是顶梁柱,敢碰硬、敢担当,勇于挑担子。
发展特色产业富裕村民
走进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温室,满眼是盛开的蝴蝶兰、杜鹃、海棠。仅靠这里种植的80多个品种1万多盆花卉,每年收入就能达到100多万元。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付华廷深知,村民要想过上好日子,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必须走产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发展特色产业,让种出来的农产品提高“身价”。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付华廷就带领村民创办小酒厂、罐头厂、乳品厂,大力发展村办企业。1992年,在兴十四村办企业的基础上,村里成立了黑龙江富华集团总公司。2002年,富华集团华冠科技股票在A股成功上市,募资1.38亿元,富华集团成功进入资本市场。2005年,富华集团建设了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陆续与温州海螺集团、北京挑战集团、郑州泽润粮贸集团等国内大企业集团合作,建设投产了植酸酶项目、水稻精细加工项目、富华生物药业和杂粮生产等一大批项目。2015年,兴十四村农产品加工项目产值达4亿多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如今,在付华廷的带领下,村里还搭上了旅游的快车,投资建设了村史展览馆、影视拍摄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森林防火观光瞭望塔等30余处旅游观光景点,仅2015年就接待游客16万多人次,第三产业收入达3500多万元。
创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在付华廷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始终坚持把发展成果反哺村民。如今,村里投资建设了村民公寓楼、三星级富华宾馆、村文化宫、中小学校、文化休闲广场、村史展览馆等,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和宽带入户率均达到100%。村民实行退休制,享受社保待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益性岗位补贴,还享受吃粮、吃水、物业管理、合作医疗和学生上学等“十免费”待遇。全体村民享受米、面、油等14项福利待遇,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除免费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的待遇外,每月还另外享受120元的生活补贴,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同时,兴十四村还在建设污水处理厂、20万吨粮食仓储库、1万吨绿色食品智能库项目和精品粮食智能仓储库。
“我感激党给予的各种荣誉,只要活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在有限的生命里,继续做好兴十四村未来发展事业,报答党的恩情!”付华廷说。(素材来源:央视新闻、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