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收:借乡亲170元外出打工 如今用“全村小康”去还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8-04-12 第680期 A-A+

央视网消息:他是河南省上蔡县的一位普通农民,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农民工司令”。他喊响了一个了不起的目标,要用三年时间为农民工增收400亿元。他,就是张全收。

张全收的老家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20年前,他揣着从邻居家借来的170元跑到深圳,开了一家小吃店。在这个外来人聚集的城市,张全收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找不到工作而露宿街头的河南老乡,他们的困难被张全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端一碗热汤给农民工喝到骑摩托车帮外来务工者找工作,张全收的善举在农民工群体中广为流传。一时间,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小吃店成了外来务工人员驻深圳的办事处。

然而,小吃店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介绍出去的人经常没活干又回来了,这让张全收非常无奈。

“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成立公司的初衷就是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异地他乡有个落脚的地儿、有个挣钱养家的渠道。”张全收说,因为理解农民工生存的艰辛,才竭尽全力为他们建造一个温暖的“家”。

张全收旧照

张全收旧照

1999年,手头渐渐宽裕的张全收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玩具加工厂,招来很多在深圳务工的河南老乡。2002年,张全收又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

在这个“大家庭”里,张全收创造了一种独有的经营模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把工人们集中起来,哪个工厂需要人,就把工人们集体派过去,这个厂里的活干完了,再调到另外一个厂。要是没有工厂需要工人,他们就免费吃住在培训基地,照样拿工资。尽管有的年份给不干活照样领工资的“库存工”蒸包子都要花100万元,张全收的公司还是因为良好的信誉而发展壮大起来。

有的农民工逢年过节舍不得掏路费回家,张全收就把他们的父母和子女接到深圳团聚,或租几辆大巴陪他们一起回去过年。“农民工司令”的称呼就这样慢慢地在全国叫响。

张全收的老家拐子杨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04年,村里的小学年久失修,重新修整,张全收就把公司仅有的8万元现金交给村支书。学校建成后,张全收又捐助了10万元助学金奖励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

1

“我能有今天多亏乡亲们的帮助,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不尽全力帮他们一把。”张全收说,他家曾是村里数得着的贫困户,他自己小学毕业后因交不起2.7元学费被迫辍学。此后,奶奶去世,父亲中风偏瘫,母亲精神失常,一桩又一桩天大的难事,都是乡亲们一碗米、一瓢面帮他渡过的。

2008年,张全收当选为拐子杨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上任后,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建桥修路、建村室、建文化大院、安路灯和健身器材,并为全村人购买医保。

为了让村民们找到致富的路子,张全收出资10万元挑选了50名村民代表到深圳参观考察农业产业项目。开阔视野后的村民回到拐子杨村流转了上千亩土地,通过种土豆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这些年来,在支持家乡发展上,张全收先后捐了数百万元。“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不让群众掏腰包,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处理垃圾、栽种花草等大事小事都是张全收负责张罗,出钱出力。不少昔日的贫困户都在他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下盖了新房、买了新车、娶了媳妇。

1

张全收在两会代表通道上

从2016年开始,张全收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决战,搭建脱贫平台。他设立的培训机构,可以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包吃包住并保证就业。

目前,张全收的公司已与驻马店、三门峡等地10多个县区建立劳务脱贫合作关系。未来几年,他计划在河南省每个县转移就业培训1万人,预计每年可为每个农民工增收4万元。

“劳务脱贫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我要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劳动力都拿到满意的工资,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两人就业全面小康的目标。”张全收说。(材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民网 央视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