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再减贫1000万,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网 2018年03月08日 00:3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再减贫1000万,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邬慧颖、胡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完成1000万的目标是否有难度?怎样确保脱贫质量?如何攻克深度贫困?

  明确目标:今年再减1000万 更有“含金量”

  “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定下全年减贫1000万以上目标。在脱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1000万的年度减贫目标相比前两年‘含金量’更高,挑战更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脱贫攻坚,换了人间。

  全国人大代表王艳凤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脱贫攻坚成绩感同身受,因为她所在的吉林省榆树市永生村近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曾经的永生村,到处是低矮破旧的泥草房、凹凸不平的泥沙路,村里债务上百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全村3000多名村民,其中有500多名贫困户。如今,村里新修了30公里的水泥路,搞起了规模化养殖,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绝大多数贫困户已经脱贫。

  永生村的变化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5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3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3.1%,交出了脱贫攻坚前半程的高分答卷。

  但脱贫形势依然严峻。在不到3年时间里,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要脱贫,60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

  “任务艰巨,但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面临更好的机遇。”汪三贵分析,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增强了脱贫信心;积累了宝贵经验,练就了一支扶贫队伍;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可以腾挪出更多资源集中攻克难关。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党委书记秦英林说,通过“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撬动215亿元产业扶贫资金,惠及55个贫困县的10万农户。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从目前进展看,总体上完成任务问题不大。现在,就是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

  确保脱贫质量:脱贫不脱政策 加强考核监督

  去年年初,江西省井冈山市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记者回访发现,井冈山各级干部并未因此而松懈,当地从产业、保障、就业等方面对脱贫成效进行巩固提升。

  妻子患尿毒症去世,中风的母亲和读小学的女儿还需要照顾,井冈山长坪乡中烟村脱贫户康海明曾经很担心:刚好起来的日子是否又要“回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听到这些措施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康海明说。

  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不变既包括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不变,也包括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变。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个别地方懈怠和畏难情绪滋生,突击填表报数、言之无物的开会部署、走马观花的层层检查评比等现象有所抬头。“要较真碰硬,对这些作风不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甚至搞腐败的,要毫不客气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刘永富说。

  为确保脱贫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刘永富说:“今年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并将2018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好的作风才可以确保脱贫攻坚成

  效。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实’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实在在。”

  攻克深度贫困:拿出更多“硬招”采取超常规举措

  在江西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许锐等代表提出,因病致贫返贫成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难点。

  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且这一数据还呈现上升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刘永富说,国家层面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新举措。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代表委员们认为:随着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深度贫困地区正涌动着快速发展的热潮。

  “过去我们村里人口袋里没票子、脑袋里没路子,自己都觉得腰杆不硬、底气不足。”江西赣州大田乡大坳村第一书记谢芳杰说,大坳村地处大田乡东北部,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了全乡发展格局中的一个“死角”。

  为了让深度贫困村实现脱贫,大坳村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水泥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围绕脐橙、油茶、蔬菜等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曾经的‘死角’如今有了生机。”谢芳杰说,“我们一定继续拿出更多硬招,聚力发展与大家一起迈入全面小康!”(参与采写:白明山、孟含琪、霍瑶)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