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听雷声还要见雨点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7-11-23 作者:敬一山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宗教局、中宣部、中央统战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再度雷声阵阵,这绝对是好事,但希望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听雷声见雨点,才能让宗教的归宗教,商业的归商业。

近日,国家宗教局、中宣部、中央统战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治理的具体举措,包括明确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等。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点赞。这的确是民怨沸腾的一个老问题,如果去名山古刹游玩,宗教场所被过度商业化已经见怪不怪。真假难辨的僧人化缘,烧一柱香被敲诈,类似现象曾一再被媒体曝光。可是问题说了很多年,相关部门的规范意见不少,乱象却始终未被根治。

这一次12部门联合下发的意见,对于乱象的分析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很受认同。比如提出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比如要求各级党政干部严守政策法规红线,不得支持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得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和繁荣文化名义助长宗教热。

不过,实践中必然会遭遇不小的阻力。因为现在能开发的佛教道教资源,基本已被挖掘殆尽,稍有名气的佛寺道观,鲜有不被商业化的。意见要来制止增量乱象相对容易,解决这些存量问题,则会困难得多。对于已经承包出去的寺庙道观,该以怎样的方式退出,只有明确操作细节,意见才有可能走出纸面而得以落地。

事实上,针对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也有一些相关政策出台,明确提出严禁党政部门参与或纵容、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或承包经营寺观,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对参与、支持此类活动的党政干部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但遗憾的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意。

而过去的治理不力,显然也不能简单视为相关部门决心不够,而是佛教道教的商业化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治理的难度比我们想象的可能更大。

河南少林寺的商业化也是有目共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都曾公开抱怨说,“信仰自由,却因为门票而受到阻碍,无论怎样讲,这都不合适。”但另一方面,身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释永信,又被媒体调查披露控制着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经营包括文化演出、会议展览、旅游资源开发以及货物进出口等多项业务。即便不被资本承包,没有地方政府搭台,宗教人士自身的商业化怎么解决,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更深层次的还有管理主体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寺庙的归属就很复杂,有的分属于园林、文管、旅游等多个部门管理,有的甚至形成三四个单位共管的局面。管理主体多,意味着利益主体多,意味着可能存在推诿空间,治理压力被层层消解,最终大事化小,风声一过,涛声依旧。

现在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再度雷声阵阵,这绝对是好事,但希望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部门有必要针对一些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迅速展现治理魄力,通过案例明确现实的处置方案。并且要有时间表,明确这类乱象到什么时候治理完成,如果完不成,问责哪些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听雷声见雨点,才能让宗教的归宗教,商业的归商业。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