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十九大精神进央企】“超强大脑”航天五院:筑梦中国 星耀太空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7年11月23日 17: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11月21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第二站来到航天五院,追寻我国航天历史的足迹、感触新时代航天发展的脉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这里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商业出口卫星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如今更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11月21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航天五院。图为集体合影。

  使命重托 打造航天强国

  航天五院作为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航天科技的隶属机构,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同时也是国际上业务领域最全的宇航企业。截至目前,航天五院已发射217颗空间飞行器,124颗星在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了以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和国家重点工程为代表的宇航任务。此外,航天五院在确保完成国家宇航任务的同时,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让航天技术成果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坚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

  图为航天五院展博馆陈列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指示,使全体航天人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加感受到责任和使命的重量。如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作出了明确重大部署。航天五院不负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托,更加自觉地把中国梦、强军梦、飞天梦和个人的梦想统一起来,凝聚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意志力量!

  记者了解到,新时代下,五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技术拉动和产业推动作用,走出一条国防军工企业创新发展的道路。首先,要圆满完成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宇航任务,强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其次,要推动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完成火星探测研制任务,大力推进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建设,不断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勇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排头兵。再次,五院将在“互联网+”和商业航天大潮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预计2026年前后建成的低轨移动宽带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在18个轨道面共部署超过300颗星,实现全球覆盖和移动宽带服务,未来可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实现通信、互联与物联等多重业务功能。最后,五院将继续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推进航天技术转化,真正实现空间技术发展惠及民生大众。

  天宫二号在轨运行 开启中国空间“巨无霸计划”

  “天宫二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是第一艘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为实现“航天员中期驻留”这一工程目标,天宫二号首次系统开展了面向中期驻留的载人宜居环境设计,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载人宜居环境设计,在有限的22.3m3组合体自由空间内,集成了内部装饰、舱内活动空间规划、视觉环境与照明、废弃物处理、物品管理、无线通话等宜居技术,为航天员提供舒适人性化的空间家居环境,使航天员在30天驻留期间,生活和工作舒适惬意。

  图为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顺利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

  目前,天宫二号在轨运行已逾1年,先后实现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并共同开展航天员中期驻留任务、在轨维修技术试验任务、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以及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据悉,下一步,在天宫二号基础上,我国未来的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建成,随即将投入正常运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透露,空间站系统由五院负责总研制,“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我国空间站工程汇聚当今航天众多先进技术,建成后将会成为一个大的组合体,总重量将接近100吨。目前,我们的研制进展顺利,空间站建成后,我囯将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我们中国人的第一个空间站也将成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北斗三号双星上天 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

  11月5日,在世界的瞩目中北斗系统再度雄起,北斗第三步——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建设正式拉开大幕。按照计划部署,我国将于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全系统建成后的北斗性能将与GPS相当,届时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打造高品质、“中国造”导航卫星,一直是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不懈的追求,而坚持自主创新,勇于攀登更是北斗团队的成功法宝,秉承着这一优秀文化,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把目标放在尚未发射的第三代GPS导航卫星以及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设计指标上。从系统芯片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北斗团队紧扣“建设独立自主的北斗导航系统,必须做到核心在手”的信念不动摇,实现关键器部件均为“中国造”。特别是通过艰辛的努力,长期依靠进口的行波管放大器组件、微波开关、大功率电源控制器、动量轮组件、星敏感器等关键产品实现了全部国产化,国产化率位居我国长寿命卫星的榜首,这对于牢牢把握我国卫星关键产品研制的主动权意义非凡。

  图为航天五院展博馆陈列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目前,全球组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已全部攻克,正向“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这一目标进军!“我相信,有这样一支无坚不摧的工程研制队伍,我国距离最终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日子为期不远,中国的北斗必将以更博大的胸怀兑现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北斗系统也将以更加完美的英姿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这样说道。

  航天事业是引领人类未来的事业,累累硕果的背后,是每一位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的创新热量。记者了解到,航天五院目前共有职工26000余人,包括13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和400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百余人。在这里,先后涌现了5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4名两院院士,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指引国家空间领域发展方向的“行业泰斗”、掌握核心专业技术的“技术权威”、具有高超技能的“大国工匠”,不断刷新着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