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何中虎:从面条、馒头中破解生命密码

行业先锋 来源:央视网 2017-10-19 第515期 A-A+

央视网消息:民以食为天,食以麦为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做的就是一件关乎国民饮食幸福感的大事。他破解了小麦品质的“生命密码”,为提高中国人的主食消费品质和营养水平作出了一大贡献。

1963年,何中虎出生在陕西蒲城的农民家庭。当地为旱作农业,干旱使小麦长不起来,偶有雨水充沛却由于麦秆高而倒伏收不上来。小麦产量不高,家家户户上顿下顿吃的就是玉米和红薯。小时候,何中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不饱,所以,能吃上捞面和白面馍就是他儿时的梦想。

在何中虎的实验室里,不仅有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还有磨面机、压面机、烤箱、炉、锅等“接地气”的工具。阳娜摄

在何中虎的实验室里,不仅有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还有磨面机、压面机、烤箱、炉、锅等“接地气”的工具。摄影/阳娜

1980年,何中虎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后来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将方向锁定了小麦遗传育种,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何中虎先后到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

“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何中虎在国外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我国小麦品质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中期,而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小麦品质常规评价技术体系。当时国内对中国小麦品质家底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国际发言权。

于是,何中虎立志培育优质小麦品种。1993年,他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承担起小麦品质研究的重任,首选面条进行研究。

颜色、口感、味道,是小麦的什么性状决定着面条的这些品质?经过对成千上万样品的品尝、分析、对照、检验,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包括蛋白质、淀粉在内的三项指标。不过,何中虎并不满足于面条评价指标的表型分析,他引入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层次阐释面条品质遗传机理,使品质育种有规可循。

随后,何中虎又确定了馒头、饺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质选择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磨粉品质评价、加工品质间接评价,以及5种主要食品实验室评价与选择指标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

麦田中的何中虎

麦田中的何中虎

2008年,何中虎主持完成的“中国小麦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对他科研成果的至高评价。

取得成果后,他一鼓作气确定了馒头、饺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质选择指标,建立了表型分析与基因鉴定相结合,包括磨粉品质评价、加工品质间接评价和五种主要食品实验室评价与选择指标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被20多家育种单位和面粉公司采用,建立的基因标记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广泛使用。

何中虎非常能体会农民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渴望。技术推广往往在最后一公里出问题,于是他每年至少有2个月用在品种推广上,足迹遍布华北、西北等十几个省份。他还与农技部门密切合作,把新品种推广与高产创建、定点扶贫相结合,和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使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泾川、灵台等旱地小麦大面积实现了亩产从400公斤到500公斤的跨越。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应对困难与挑战。”这是他最深的感受。何中虎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了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全国35个单位的110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提供出国深造和合作研究的机会。

“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把更优质绿色环保的品种,送到农民手中。”何中虎说。(材料来源:新华社 紫光阁网)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