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何中虎:以优质小麦守护百姓的健康梦

中国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10月15日 11:4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何中虎:以优质小麦守护百姓的健康梦

  图为何中虎在田间选种。采访对象供图。

  (十九大代表风采)何中虎:以优质小麦守护百姓的健康梦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曾鼐)54岁的何中虎,只有一个愿望,让老百姓吃上健康有营养的面条和馒头。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何中虎数十年来扎根基层,创新和引进农业新技术,以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梦。

  从面条入手 扎根小麦品质研究

  何中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出生在陕西渭北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每天吃上捞面和白面馍,是他的梦想。他亲眼目睹了干旱和吸浆虫对小麦生产的严重危害,学习农业便成了他的最终选择。

  1989年何中虎在北京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位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继续深造。

  “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这是何中虎在国外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相比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建成的较完善的小麦品质常规评价技术体系,中国小麦品质研究起步较晚,当时在国内,对中国小麦品质家底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国际话语权。

  培育优质小麦品种,成为何中虎的志向。但“优质”由哪些具体性状体现?1993年5月,他回国开始从事小麦品质的研究。

  不同食品对品种的品质要求差异很大,西方对面包和饼干进行了近百年的研究,但中国的传统面食是面条和馒头,相关国际研究很少。

  面条,成为何中虎建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的切入点。颜色、口感、味道,是小麦的什么性状决定着面条的这些品质?经过对成千上万样品的品尝、分析、对照、检验,最终确定了包括蛋白质、淀粉在内的三项指标。

  何中虎并不满足于面条评价指标的表型分析,还引入了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他一鼓作气确定了馒头、饺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质选择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表型分析与基因鉴定相结合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

  这套评价体系中,包括磨粉品质评价、加工品质间接评价,以及五种主要食品实验室评价与选择指标。该体系被20多家育种单位和面粉公司采用,发掘的基因标记在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广泛使用。他主持完成的“CIMMYT小麦引进、研究与创新应用”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搞科研必须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要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何中虎说。

  合作分享 促进创新发展

  何中虎学的是遗传育种,没有接受过谷物化学的严格训练,但搞小麦品质研究,谷物化学是前提。

  怎么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应对困难与挑战”,何中虎说。

  在最初团队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何中虎将国外的专家请来授课,将国内相关单位的人员请来参加培训,同时将团队同事送出国学习。他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三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全国35个单位的110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提供出国深造和合作研究的机会。

  他将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等引进鉴定的两万多份小麦优异资源,发放给国内20多个单位。他几乎每年都到新疆等地讨论国外种质利用方案,合作单位用何中虎引进的种质,育成80多个优质抗病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

  何中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起步的。他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先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多名。他带领的团队由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曾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成绩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奖金应由团队共享”,他说。2010年,他把获得光华科技奖的15万元奖金分给了团队成员。2012年,将获得的中华农业英才奖的20万元奖金捐献给庄巧生小麦奖励基金,用以表彰在省地科研教学单位为小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何中虎坚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育农民喜欢的品种,才是对科研人员的最高奖赏。”

  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针对优质品种产量偏低等突出问题,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小麦生产和食品加工业的需求,克服所在地区小麦面积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育成18个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

  他坚持把产品送到百姓的餐桌上。他的团队培育的中麦175,不仅面条品质好,馒头品质也好,且营养价值高。该品种不仅适宜水浇地种植,黄土高原的旱地也适宜种植,每年有五、六百万亩的面积,还连续八年作为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赢得麦农的好评。

  何中虎说,从小就感受到农民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渴望,但技术推广往往在最后一公里出问题。

  于是,他每年至少花费2个月时间用于品种推广,足迹遍布华北、西北等十几个省市。与各地农技部门密切结合,把新品种推广与高产创建、定点扶贫相结合。近几年先后20多次到陇东指导品种推广,经过他和当地技术人员的努力,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使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泾川、灵台等旱地小麦大面积实现了亩产从400公斤到500公斤的跨越。育成的新品种转让后获得品种权费1200万元,中麦175和中麦895等新品种已累计推广5000万亩,增产小麦约30亿斤,创社会效益约36亿元。

  “让大家吃上更营养、更健康的面条和馒头,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梦想”,何中虎说。(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