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北京“打更人”平均年龄23岁 破解老小区安防难题

社会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年10月14日 04:4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志愿者夜巡社区里的黑暗角落

  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居住人群结构复杂,安全隐患大,偷窃案件时有发生。怎么破解?在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有这么一群热心志愿者,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5点,在社区夜巡9个小时,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打更人”。志愿者团队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共威慑盗贼案件30余起,守护着社区的夜间安全。

  10人志愿者团队 每晚夜巡9小时

  10月11日晚7:30,“打更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徐洪义来到松榆里8号楼集合,带好统一发放的对讲机、手电筒、催泪喷雾、甩棍,制订好夜间巡逻的行走路线后,8点准时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了夜间巡逻。“每次夜巡后,都会对夜巡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订下次夜巡行走的路线。”徐洪义说。

  据介绍,“打更人”志愿团队由小区停车管理公司的10名员工组成,大部分为退伍或转业军人,平均年龄为23岁。“打更”时间为晚8点至次日凌晨5点,共9个小时,分为两个时间段。每5个人为一组进行各个时间段的夜巡工作,其中一人作为小组负责人留在监控室看管监控,紧要时刻联系社区片警或居委会负责人,其他四人在社区夜巡。

  “松榆里社区共300多个摄像头,监控室能看到所有摄像头照射范围的实时状况,一旦发现某个角落存有可疑人,小组负责人可以通过对讲机呼叫在社区夜巡的志愿者,赶赴该角落进行巡查。”徐洪义表示,目前有很多社区退休老人想加入到“打更人”的队伍中来,但考虑到夜巡的安全性,都一一委婉回绝了。

  义务夜巡7个月 社区犯案率明显降低

  晚上8点30分,记者跟随“打更人”来到松榆里30号楼前进行夜巡。徐洪义带领队友,用手电筒仔细检查自行车的黑暗处。“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看到有鬼鬼祟祟的人,我们都要主动上前询问。”徐洪义说,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因为摄像头辐射不到,常常会是盗贼的藏身之地。“用手电筒检查黑暗角落这件事,看似琐碎,但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的可能。”

  今年5月的某天凌晨,徐洪义和其他队友在松榆里社区二区进行夜巡时,发现34号楼停车位前有个男子,形迹可疑。徐洪义用手电一晃,发现该男子正在偷盗电动车上的电瓶。他吼了一句:“干什么的?”男子看到“打更人”的统一服装(外形像警服),误以为是民警,拔腿就跑。在“打更人”追逐一段时间后,最终该男子还是侥幸逃跑了,但电动车车主的电瓶免遭“贼手”。

  类似的事还有不少。据统计,自今年3月份,“打更人”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共威慑盗贼案件30余起,如今社区犯案率明显降低。“志愿者队伍成立前,社区每月差不多会发生10多起偷窃案件,如今几乎没有了。”徐洪义说,虽然至今志愿者没有抓住任何一个窃贼,但通过视频监控,以及描述窃贼相貌,也为社区片警破案提供了大量有力素材。“成立这个夜巡团队,不是为了能抓多少小偷,更多的是起到威慑盗贼的作用。”

  多方助力 守护社区环境安全

  松榆里社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居住人数一万余人。近年来,地区居民结构变得复杂,除当地回迁居民,一些外来商户和打工租户也成为地区的一员,共同组成了如今松榆里社区这个新的大家庭。为提高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性,社区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社区志愿者——小巷管家,肩负日间社区环境安全的巡逻工作。

  “‘打更人’志愿者团队的成立,正好弥补了社区夜间安全巡逻的不足。”松榆里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志愿者团队成立之初,很多居民担心夜巡会打扰自己夜间休息,因此社区对每位夜巡志愿者都有明确要求和培训,确保在夜巡过程中,不产生扰民的噪音。

  如今,“打更人”队伍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每晚看到这些小伙子在社区转来转去,守护我们居民的安全,也挺辛苦的,我们看着心里也暖暖的。”家住松榆里18号楼的宋阿姨说。

  自己的家自己守,“打更人”的成功,也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安全防卫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 王阳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