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杂交小麦亩产达822.9公斤!把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7年10月01日 16: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一部中原的农耕史几乎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缩略版。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农民的活法儿也不同。河南省科技学院,在光照值相当于落日时强度的情况下,麦苗在实验室里出苗、拔节、吐穗——这就是杂交小麦。

  茹振钢小麦育种专家,2013年因在小麦常规育种方面的重要贡献,茹振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在获奖背后,茹振钢并不轻松。当时,他的杂交小麦研究已经失败无数次,正陷入最困难时期。

  杂交小麦,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此之前,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杂交玉米已经被美国试验成功;杂交水稻也由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实现突破;而杂交小麦的研究国外已经上百年,国内也有60年,却迟迟未能获得重大突破。

  许多重大科研的突破往往来自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在长期的研究中,茹振钢发现,在俄罗斯北部北极附近每年有长达6个月的极夜现象,光照微弱。这里的小麦依然正常生长。澳大利亚北部、赤道附近,常年光照强烈,小麦也能正常生长。两者极端的情况,让茹振钢萌生了一个想法,把高纬度的北极小麦和低纬度的赤道小麦进行“重装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茹振钢:“小麦在黎明时分就开始进行工作,就进行光合作用;到晚上太阳已经落山小麦依然进行工作,这两种一结合,完美。”

  这个发现让茹振钢兴奋,结合之前20年杂交小麦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的对光效利用率高的小麦品种终于杂交成功。今年6月29日,这个名为“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试种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经专家测产,亩产达到822.9公斤。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茹振钢:“如果全国推广,基本上每年增产的部分能够相当于一个河南省的麦区产量。不能让中国的饭碗被外国人掌握,一定要把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