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你我眼中的中国,高山起伏、大河连绵、草原广袤、大漠茫茫……一幅幅美景组成波澜壮阔的画卷,美不胜收。
而在他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一个一个的点,千千万万,数不胜数。每一个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飞船上天、大桥跨海、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国家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它的支持。每一个点受地心引力作用,又都拥有自身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影响着地壳内部的物质移动,影响着地理信息的数据测算,影响着飞机、卫星、导弹的运行轨迹。
他,就是来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何志堂,对不同地点进行精准重力测量的工匠之一。不论在高山,在大河,在草原,在大漠,一个一个点走上去,架起仪器,读取数据,编入档案,画出地图,把握到地球上每一处地点的神秘力量……
身处“英雄团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走进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国测一大队展览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荣誉证书和锦旗奖状。)
国测一大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业测绘队伍。从1954年成立之日起,队员们就怀有这样一个梦,要测遍中国每一寸国土。为了完成这个梦,一个人不行,那么一支队伍去;一代人不够,那么几代人前仆后继上。
60多年来,国测一大队老一辈测绘队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之后的一代代测绘人薪火相传,勇敢担当,开拓创新,为祖国测绘事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1991年该队获得国务院通令嘉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该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肯定了测绘工作者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何志堂在这支英雄的队伍中耳濡目染,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扎根祖国重力测量,用近20年磨砺出来坚韧与匠心,成为新时代一线技术工作者的楷模。
掌握“顶级仪器” 操作万次锻炼手指
(何志堂对仪器进行调试)
2001年,我国引进了世界顶级高精度绝对重力仪。仪器可以直接测出每一个地点的重力值,并将数值精准到小数点后8位,对我国经济建设、军事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测量的第一步,在于必须依靠人工对仪器进行极其精准的调整。通过转动仪器上的螺丝,使一束直径2mm的激光准确引导。调整过程中手指细微的震动,都会影响激光的角度。仅这项调整工作,就曾难倒了一批重力测量工作者。
何志堂每天拿着工具拧螺丝。眼睛盯着激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屏住呼吸,力气稍微小点,达不到规格,手稍微抖下,又会用力过猛,要重新调试。与其叫拧螺丝,不如叫轻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的力”。
“难度就类似于在一个绿草茵茵的标准足球场中,揪出一颗随意丢撒的小绿豆,凭的是耐心、细心和手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何志堂一遍遍尝试,一次次练习,锻炼自己指尖震动的力度,直到功率仪上的数值大于20微瓦,激光发出的2mm光斑对接成功从仪器中通过。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927工程、现代测绘基准等重大国家基础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何志堂说,“这个工作只能凭手感,有时调一台仪器需要一个月,要进行数千次甚至上万次的操作,不能烦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至今,全国能操作这种仪器的重力测量工作者不足50人,何志堂是“站得最高的,走得最远的”一个。
征服“复杂环境” 破解世界技术难题
(何志堂在南极进行相对重力测量)
极寒之地,破解难题。
2004年底,何志堂和队友一起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长城站实施重力测量。在南极2个月的时间里,他常常凌晨四点出发,一天只吃一顿饭,背负着15公斤重的重力仪,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六七级的狂风,跋涉五六个小时,找到测量点展开工作。
极地恶劣的条件和环境变化使这台仪器频发故障。何志堂深夜冒着风雪赶到科考联络站,拨通了世界上唯一生产FG-5绝对重力仪的美国厂家的电话。听完何志堂的描述,美国厂家表示他们从未见过此类故障,无法解决。任务必须完成,何志堂回到重力点,凭借着他对仪器和技术的掌握,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硬是破解了这道连厂家都无处下手的难题。
2005年2月8日,当全世界华人都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欢乐气氛中,南极长城站的绝对重力测量也顺利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建立了重力基准,填补了中国在南极地区没有重力基准的历史空白,对我国在南极地区重力场研究、精密全球重力场模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世界之巅,精准测量。
2016年,何志堂前往珠穆朗玛峰。受印度洋板块运动影响,青藏地区地壳运动显著,珠峰附近历来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地区,该地区重力数据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该地带的地壳运动,也可以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
除了自身要克服恶劣环境的影响,何志堂的宝贝重力仪则情况“更糟”。从内地运来,路途遥远,一路的颠簸使关键部件都需要重新进行细致调整;适宜仪器工作的温度一般是25℃左右,然而珠峰地区海拔高,夜晚最高气温也只有零下5摄氏度,电压极不稳定,这些都是何志堂面对的种种难题。为了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精确,何志堂使用两台不同的仪器,强忍着高原反应,在冰天雪地中不断进行调试测量,最终测定出位于海拔5300米的我国目前最高的绝对重力点。
改进“进口设备” 潜心钻研摆脱依赖
(何志堂架设FG5仪器)
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是何志堂的“好搭档”,更是“娇贵的掌上明珠”,没少让他操心。它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温度、湿度细微的变化甚至环境中粉尘的影响,都会引起绝对重力仪激光功率发生变化。
磨炼精湛技术的同时,何志堂仔细琢磨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构造,摸透了仪器中的每一个部件。他自主研制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便携式野外活动观测室,给绝对重力仪穿上了“保护罩外衣”,开创了野外环境下使用FG-5绝对重力仪测量的先河。
当前,我国使用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都来自进口,一旦仪器发生问题需要进行返厂维修,费用高昂、维修周期还长,短则3个月,长的甚至超过半年。何志堂潜心钻研,成功做到除关键部件外,均可实现自主维修。他把仪器故障维修周期缩短到了1个月,仪器维修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还延长了设备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勇做“测绘尖兵” 立志报国堂堂正正
(何志堂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大地原点”进行重力测量)
最北到达黑龙江漠河,最西到达红其拉普边境线……何志堂的足迹遍布全国,一个点、一个点的为祖国山河做注。
何志堂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用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根据多年的重力测量经验,何志堂将关键技术、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方法,无私的分享给国内的科研团队,竭力为我国重力测量的发展进步而努力。他还编写了大量的技术规范和生产预案,为我国重力测量的发展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技术瑰宝。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绝对重力仪研制进展顺利。
何志堂的脚步从未停歇,即将奔赴下一个重力测量的地点。正如妻子以他口吻创作的诗中所写:
我站在高山之巅
我不后悔
我是带着精密水准仪器来的
又一组精准高程数据将落在我国的版图上
我行走在戈壁沙滩
我不后悔
我可以带着国情数据回去
为国家的决策贡献一点力量
我不后悔
我是测绘尖兵
(编辑/刘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