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匠”唐菊兴:用脚量高原 为国找宝藏

行业先锋 来源:央视网 2017-8-19 第454期 A-A+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中国矿业网

央视网消息:“爬过一座山,以为到山顶了,结果到山顶一看,还要先下山到沟底,才能爬第二座山,苦中作乐吧!”跋涉在世界屋脊,唐菊兴常自喻为快乐的爬山匠。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自1995年首次踏上西藏,唐菊兴就与雪域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连续20多年,每年1/3的时间都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度过。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从三江源到雅鲁藏布江,从西藏阿里到甲玛矿区,唐菊兴用脚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背着行囊不停地为祖国找“宝藏”。

22年来,他带领团队创新找矿理论,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6.9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

野外地质科研本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条件可想而知。

曾经一次进西藏,遇上大堵车,竟然堵了一个星期。高原早晚温差大,每到夜晚,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蜷成一团,唐菊兴还戏称自己是“团长”。

有段时间野外勘探时,几乎每天都在陷车、拉车。过河的时候没有桥,唐菊兴就跳下车,扎起衣袖和裤脚,站在刺骨的冷水里推车。

1998年7月,唐菊兴与西藏地勘局地质六队的罗布次仁在野外勘探,两个人睡在一个很小的旅行帐篷里,晚上雨下个不停,帐篷漏雨,被子和衣服都打湿了,鞋子也湿了,他们就用雨披盖在被子上遮雨。第一天,他跟自己说,将就一晚吧,“但将就将就,就到了工作结束。”

……

在高原工作还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危险。

走在山沟里的时候,唐菊兴很担心哪条小沟钻出一只狗熊,他心想万一有只狗熊出来,铁锤能否抵挡得了,如何挥动手中的铁锤,是从上向下击打狗熊,还是从左向右击打。

更糟糕的是野外宿营后遇到洪水。洪水一来营地往往就会成为孤岛,退水时间稍长一点他们就成了断粮之人。“这时候,我们就只能做鱼钩,钓鱼为生。”

自然环境造成的障碍终会解决,但高原反应只能硬扛。爬到4500米以上的高山时,唐菊兴基本是上三步退一步,在气喘吁吁中完成工作。长期缺氧导致很多人牙齿松动,甚至消化不好、胃穿孔。唐菊兴调侃自己的身体也是外强中干。

……

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唐菊兴的“秘密法宝”。他经常告诉学生,地质工作就是要吃得苦、爬得山,只有当好一个合格爬山匠,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有创新的可能。

在2012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其中唐菊兴是奋战在青藏高原时间最长的一个。这个项目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国际上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为国家找到一个“宝藏”后,唐菊兴的归宿肯定是下一个。(素材来源:科技部)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