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天纳:从翩翩少年到行业精英 背靠祖国才更有底气

香江·乡情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香港的生活节奏之快,往往让初来乍到的人有点来不及适应。

司机猛踩油门、货车急速转弯……在高楼群集、坡道纵横的狭窄街道,从车窗向外看去,各种印有繁体中文和英文的广告牌迅速闪过,如同电影里的快镜头,一眨眼下一帧便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同是广厦千万间,也只有香港,把这厚重的钢筋水泥,变成了自己城市的标签 。

眺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总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刷刷作响快速飞转的点钞机、红绿之间不断翻转跳跃的K线图,以及穿梭在键盘与鼠标之间忙碌的手指和办公室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的电话铃声。事实上,在香港这个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里,这一切都正在发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这里,在快速改变。

这里,似乎也一成不变。

在这个践行时间就是金钱的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却流动着一种保持了百余年的独特节奏。

栉比鳞次的摩天大楼摩肩接踵,复古破旧的老房子也随处可见。海味店、杂货店、老饭馆、茶叶庄、典当行等极具生活气息。

在一直保持着古老怀旧气氛的香港上环,沿路的不少老店,仍然做着上个世纪的生意。四五平米的老店,经营着老手艺,讲述着老故事,正如老片里描述的那样,头发花白的老店主用手托着脑袋打着盹儿,胸前摊着一份泛黄的账本,挂着绳子的老花镜沿着鼻梁耷拉下来。置身其中,恍惚间难免会有一种穿越百年的错觉。

在这个独特的城市,摩登与守旧密布交织,时间与金钱狂热追逐。

儿时关于这个国家和城市的记忆

作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在香港整个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香港荃湾的温天纳,记忆中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是在小学的社会课本上。只不过,当时年纪太小,对于香港经济地位的理解始终比较模糊。

那个年代,他们管老师叫先生,而英语是作为必修课的学科。在他的印象中,当时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很多都来自上海。传统教育思想里的尊师重道,让他在鞠躬、敬礼、问好的方式中度过了少年的学生时期。得益于此的是,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在他身上一直延续至今。

在他的印象中,第一次随父母回惠州老家是在改革开放的第二年。那时,出了罗湖口岸,唯一记忆深刻的“高楼”是突兀矗立在口岸对面的大约有五六层楼高的华侨大厦。那个时候使用的证件还是一种叫做“回乡证”的小本,过一次海关,打一个印章。

从香港到惠州老家,几百公里的路程,一声道别,转眼就是三十年后。

等待有多久,改变就有大。如今,香港居民的“回乡证”已经成为中国居民身份证、此时罗湖口岸的华侨大厦也已不再是彼时的瘦弱模样,那年听不懂客家话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成为会讲4国语言的行业精英。

首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磨合之后的双赢

20世纪90年代,香港证券市场交易品种已逐渐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也不断完善。而内地股市,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于1989年才开始试点。

彼时的香港证券市场,无疑是内地学习的标杆。

1993年,内地第一批9家企业赴港上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青岛啤酒。作为首批,当时的示范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

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

当时在他看来,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地方性的国有企业,规模和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在这个市场化相对较高的环境中,内地企业上市所面临的问题也逐一显现。

经历过封闭保守的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成长起来的国企,那个时候显然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香港市场国际资本的需求。

 “企业资产里所承担的职工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甚至饭店等等社会责任,很明显会拉低财务表现,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国际资本市场,是不能够理解这种社会需求的”他回忆到。

最终,经过多番较量,在启动上市工作之前,这些非盈利性项目都以各种方式被一一剥离。

这是一场资本的较量,也是两种思想的角力,更是中国企业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市场抽丝剥茧的自我革命。

香港回归之前,在不可阻挡的市场化洪流中,两地金融市场于磨合中开启了一条全新之路。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于他自己而言,作为首批参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投资银行专家,头9家企业的成功上市奠定了他在以后两地金融市场交流互通中的行业先行者地位。

香港回归20年  两地风雨同舟共进退

20年前,香港回归那一天的大雨,让所有人记忆深刻。晚上,一家人静守电视旁,等待直播的开始。这是祖籍内地的父母亲期盼了一辈子的大事情。而对于温天纳来说,这或许是一份迟到多年的关于英国留学期间的自尊和底气。

 “6月30日那天,广播电台一直在播放英国国歌,电视报纸媒体上到处弥漫着送别的气氛。但是很快,这些复杂情绪被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激动和喜悦一扫而光。”香港回归,这个城市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国际资本市场已经暗潮涌动,黑云压城。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突然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便狂扫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地。

当时正在处理企业证券融资及债务融资工作的温天纳,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变化,“银行利率大幅飙升,以东南亚业务为主的不少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濒临倒闭。大部分投资者单方面看跌港元及港股,所有人的信心均非常脆弱。”身处风暴中心的他,再次回忆仍心有余悸。

香港实力看似雄厚,但规模太小,若单独对抗,必定会输。他说,“关键时刻,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声明全力支持香港,并坚决保持人民币不贬值间接支持港元,起到了绝对的重要性作用。同时也对国际炒家的疯狂进攻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清楚的知道,对手不是一个香港,而是整个中国。”

作为亲历者,最深的感触就是,背靠祖国,才有了香港放手一搏的坚定信心和十足底气。这是不容置疑的。

最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香港全身而退。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如今,紫荆花开20年。

从人民币股票发行、到"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他参与见证了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

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香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扩大。即将开启的"债券通"无疑是中央政府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的又一举措。

也许很多人觉得国际化就代表着更多的欧美资金。然而,在他看来,并非绝对。

从一个专家的视角看去,他认为,在过去的这二十年,特别是1997年亚太金融风暴后,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也在快速扩大,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不可小觑。

20年后,在中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毫无疑问得到了有力强化。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展开,香港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长线投资机会。

采访结束,他低头看了看表,即将赶赴下一个会议。

在这里,不管哪个阶层,勤劳仿佛是唯一能让人保有安全感的东西。他苦笑着说,从早上醒来到晚上一两点睡觉,这期间脑子基本是歇不下来的。

在这个特殊的行业,账面上跳跃的每一个数字和标点,甚至图表上的每种线条和颜色都有着一发千钧的重量和意义。

于他而言,当压力成为一种习惯,便不会觉得可怕。(本文记者|孙晓媛  联络支持|汪佳莹)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