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织缉私天网 筑“国门之盾”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7-06-03 第378期 A-A+

1

央视网消息:2000年7月,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侦查专业毕业后,刘浩参加了海关缉私工作。17年来,从一名公安院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缉私情报战线上的业务尖子和团队带头人,刘浩用“刀锋上行走”的勇气和忠诚捍卫使命,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海关“感动关区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

用忠诚织就缉私天网

2012年“国门之盾”战役打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GS01行动,案件涉案团伙多达10个,仅抓捕目标就有59个。为尽快收网,行动指挥部将核实59个目标落脚点的任务交给了刘浩,此时距离开案仅剩10天。

59个目标,10天,平均每天6个目标!“因为我们是缉私警察,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抱着这样简单的信念,带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浩和战友们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

车轮一直在转,眼睛一直在看,脑子一直在想,电话一直在响。黑暗的地下停车场、杂乱的握手楼小巷、偏僻的村庄小径,处处都留下了刘浩和同事们摸排蹲守的脚印,有时,隐蔽在熄火的汽车里一待就是十几小时。困了,就在车上打盹;饿了,就用面包、饼干和矿泉水充饥。

“人在极度忙碌的状态中,就没有私心杂念,只有一个想法,做好这个目标,再继续下一个。”2012年3月26日清晨,行动打响,1小时内,58名目标人员抓捕到案,抓捕成功率达到98.3%,“GS01”案件旗开得胜。

2016年初,“使命01”行动收网前夕,刘浩带领15名外线组民警潜伏广西边境地区近1个月。在近500公里的战线上,极端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下,刘浩有效布置警力,巧妙利用各项侦查措施,摸清了12名抓捕目标的生活规律和落脚点,为抓捕组提供准确指引,最终抓获11名目标人员,创下单次行动异地抓捕人数和抓捕成功率的最好记录。

在近5年深圳海关组织的大型缉私行动中,刘浩所在的经营组抓获人员达到600人以上,案值逾100亿元,他们用行动布下了一张缉私“天网”,让违法人员无处遁形。

刀锋上的较量

缉私警察是“刀锋上的舞者”,他们时常面对的是突如其来的危险,刘浩也不例外。

在侦办一宗总署局一级挂牌案件时,由于主犯陶某一直潜逃,刘浩带领追逃组几经周折才最终找到陶某的落脚点——广东省惠州市郊区一个废旧的砖厂内。房屋四周500米内没有任何遮挡建筑物,既不利于观察监控,也增加了侦查人员靠近房屋的难度。

为摸清陶某的准确落脚房间,只能依靠火力侦察,而这意味着侦查员要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深入虎穴,人身危险随时发生。刘浩主动请缨,戴上了建筑工人的安全帽,浑身涂上泥巴,手上拎着青菜,孤身一人走进了砖厂。在疑犯居住的房屋门口,他与陶某四目相对,擦肩而过,就是这一次宝贵的火力侦察,刘浩画出了准确的房屋位置图和出入口。

第二天凌晨6点,经过一夜的精心准备,刘浩带领15名战友从3个方向驾车飞奔至目标建筑,迅速包围疑犯藏身房屋,而此时疑犯惊慌失措拒不开门,周围其他建筑工人听到了门外的响声陆续起床,如果时间拖延下去将有可能被围攻。刘浩直接用手掌击碎玻璃窗,第一个跳进房间,用已经鲜血直流的双手将逃犯摁倒在地。

工作中,刘浩毫不退缩,将“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公平正义、勇往直前”作为缉私警察的梦想,将梦想视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始终追寻它、守护它、实现它。

宽严相济 守望公平与正义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在侦办另一起总署一级挂牌督办专案中,刘浩临危受命负责审讯6天没有开口讲话的主犯潘某。潘某,是团伙中的大管家,管理十几个公仔,负责记录走私账目,用的都是只有她自己才能解释清楚的符号和暗语,行动中,潘某的哥哥、弟弟均已经到案。

审讯开始前,刘浩调阅了所有案卷,吃透了案情,分析研究了潘某心理。审讯中,刘浩利用迂回战术,深入浅出,以真情打动嫌疑人,潘某的心理防线被打开,交代了全部犯罪过程,并供述了侦查机关没有掌握的部分事实。根据潘某对账本的解释,该案案值由60万扩线至6亿元。

审讯结束后,刘浩将潘某如实供述和重大立功表现的情况整理成材料反映至专案组。几个月后,由于重大立功表现,法院对潘某从轻判决。挽救一个罪犯,用好宽严相济,有效预防犯罪,这是刘浩一直坚守的公平与正义的梦想。

刘浩说,同许多普通民警一样,我也曾经对“使命”这两个字感到陌生,甚至会觉得离自己很远。然而,当你真的近距离触碰到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两个字原来就在自己的呼吸之间。(线索来源:公安部)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