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日前(17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召集相关专家,对“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相关热点问题做了深入解读。此次高峰论坛发布的76大成果当中,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成果就达16项。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副主任祁欣表示,今后的国际产能合作,除了大项目大企业,还应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
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副主任 祁欣:促进大型企业主导基础设施同时,应该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拓宽“一带一路”惠及企业面。
祁欣认为,“一带一路”早期成果很多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型项目,大型规模企业参与较多,未来的投资主体可以更加广泛,在整合我国优势资源,推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要引导中小企业在技术、服务、设备,贸易等方面参与其中。祁欣提醒中小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输出,一些缺乏竞争力,产能过剩的行业要避免溢出国门。
祁欣:根据各个国家的诉求引导企业有效投资 合理投资。确保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一定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我们要禁止劣质的、低效的、污染的,淘汰落后的设备、没有竞争力的产能走出去。
祁欣认为,产业上,我国钢铁、有色、化工、轻工、纺织优势产能可以率先走出去,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与我国合作互补性强、合作意愿强并且基础较好的国家作为第一梯队重点投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