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一带一路”就是共赢和多赢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网 2017年05月18日 19:2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央当前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表述了一个战略方针,即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就不同于一般方针,事关全局。供给侧的结构,如果落到“改革”这个关键词来说,首先是制度结构问题,是制度供给的有效性问题,但是又会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样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层面全球范围内的效果。

  去年杭州G20峰会上共同宣言提出的主题就是“结构性改革”,这和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优化结构。“一带一路”上的很多经济体的共同特征,是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基于这方的共性,特别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如何以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为龙头,完成转轨和推进现代化。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了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又是和“一带一路”的多赢性质内在契合的。

  如今,“一带一路”的影响不止于中国,更是连接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的倡议和规划,要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理来指导,要对应结构性改革对应的多赢。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我们作为研究者把它描述为“共赢和多赢”,落在提升各个经济体和大众的获得感。

  各个经济体的社会成员的获得感从何而来?如何让所在国都得到经济社会发展?切入点显然是经济贸易搭台,在和平发展中进一步带动其他领域,包括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多方面的合作。

贾康:“一带一路”就是共赢和多赢

  在实际生活中,最开始的切入点在于,要在“一带一路”网状系统和各个节点上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的加强,才能使各个相关经济体货畅其流,把土特产品卖出去,接下来,也就是我们资源配置中说的“地尽其力”,即发挥土特产品产能的潜力。进一步来说,它带动的是“人尽其才”,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本要求升高,各种培训、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要素互动会越来越丰富和升级。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从基础设施开始就能使货畅其流,地尽其利,人尽其用,那么各个经济体中公众的获得感将大大提高,一起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多赢

  既然是基础设施先行,那么要先明确这些相关经济体是不是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比如中国本土,不光是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整个中国基础设施还有待升级、向外延伸。现在来看,要加强网状系统建设,以及物流园区、保税区、开发区、新兴产业增长点,还有惠及人民生活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事业,所有相关“硬件”项目建设任务都需要大量资金投资,需要多方筹集。

  现在,这种投融资支持机制,已经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其他经济体进行融合——现在追求共赢、多赢,提升获得感的创新任务,就又回到了制度供给的问题。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显然需要对接到PPP这个概念,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财政部在去年PPP项目中的总结显示,我国在推动PPP中,民营企业参与牵头作战的为45%,国有企业为55%,但国有企业参与做成项目的平均资金规模要比民营企业牵头做的项目大2倍多。民营企业参与度还存在一定不足,然而推进的过程中间还会进一步积累经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机会还很多。到了一带一路上PPP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就更大了,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推PPP,可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融资模式的创新方面,有很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可以共同创新的项目。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一起参与,一定要合作应对项目风险,这些主体正可以依靠自己各自的相对优势合作分担式地控制风险。比如说相关的法律环境、国土开发规划、公共政策在所在国的风险,应该由所在国的政府方面去牵头控制。但到了具体建设里面的管理问题,真正能得心应手控制防范风险的必然是企业和专业机构。一旦形成了“1+1+1”这种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伙伴式的PPP共同建设机制,接着就会形成以各自的相对优势更有效地防范风险的管理模式创新,接着就是绩效提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法治建设来支持PPP的推进和相关的项目建设。在法治化的过程,国际的合作可以推动各个经济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在PPP的方案创新方面,我们的态度应更为开放。虽然已经有很多PPP具体模式,比如BOT,DOT,ROT,但“连片开发”这一概念更应被关注。一些规划部门和管理部门的示范项目经验,值得做更多交流和推广。

  第三,一些明显的相对成功经验应给我们更多启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也可以对接到“互联网+”,对接到最前沿的信息时代创新。几年前,本土企业华为到非洲去布局,跨越了门店银行发展阶段,直接发展手机银行体系。虽然撒哈拉以南区域被认为是最欠发达的地区,但仍有大量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一定要有银行金融机构的配套,华为在那边跨越式地、超常规地发展出手机银行系统,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企业在“一带一路”推进的项目完全可以借鉴华为的经验,完全可以把这类经验对接到PPP的项目组合里。

  第四,PPP天然对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创新,需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在这个方面有必要探讨各个所在国的政策,怎么样适当匹配优惠政策。PPP对接政策性融资,对接所谓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在发达国家,英国比较早确定了PPP改革,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了绿色发展银行。发达经济体如此,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像中国这样,更是重视绿色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应积极探讨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可以参与的PPP中,怎么样更好地形成合力。

  第五,需要相关多部门的合作。中国自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其他国家显然也要进一步强调。

  第六,有一些定向支持可以积极探索,包括积极的人员培训,国内外高校和研究中心,广泛参与在PPP对接的“一带一路”发展中间的定向咨询服务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结合,服务于实现多赢共赢发展。

  作者: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