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祁祥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百年来第一位女院长、国际保险界最高荣誉“约翰毕克利奖”第一位女性获奖者、2016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孙祁祥身上的标签,每一个都足够耀眼。
上过山、下过乡、做过工、留过洋,拨开重重光环,复杂多元的生活经历,洗练出一个“深刻又简单”的孙祁祥。她是经济学界知名的女性面孔,正引领着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的前沿发展,也笔耕不辍书写着女性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励志诗篇。
百年学院首任女院长
“我一旦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会全力以赴,尽可能在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现已年过六旬的孙祁祥,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淡定,走得坚实。
1973年,孙祁祥高中毕业“上山下乡”,每天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顺利入党;回城做话务员后,由于工作出色,短短3年,从一名普通话务员成长为政工干部。
在校求学期间,孙祁祥“女学霸”潜质逐渐显露。1979年,孙祁祥考入兰州大学经济系,而后以一篇题为《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论文在经济学界初露锋芒。她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北京大学又以“首届北大研究生学术十佳”身份博士毕业,留校任教。
1993年,北京大学设立保险学专业,她从熟悉的经济学专业调入保险学这个新专业,赴美学习一年。学成归来,她拒绝猎头公司开出的30万年薪,接下月薪400多元的保险学专业主任一职。
2010年,孙祁祥成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百年历史上首位女性院长,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由她任首任主任的北大保险学专业被批准成为国家级“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由她牵头设立的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连续三届蝉联“北京大学优秀科研中心”称号;由她撰写的《保险学》先后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一版再版,被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的保险金融专业选作指定或推荐教材。
她还是国际学术交流中的“熟面孔”。国际保险学会董事会里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第一位应邀在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年会上(1996年)宣读学术论文的中国大陆学者,第一位作为人物介绍出现在“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会刊上的亚洲人。作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的前任主席,孙祁祥的学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孜孜不倦,做起了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界的对外的探路者和领路人。
教师本色:培养“大写的人”
孙祁祥有很多头衔,但她最喜欢的称呼是“老师”。她每学期都坚持开课,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带的研究生有100多人,许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孙祁祥对教育的理解是“培养、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
担任院长后,如何让中国经济学科的诞生地、一个百年历史的老学院再创辉煌?她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孙祁祥经常说,经院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但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孙祁祥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解惑”。尽管工作很忙,她仍然会抽空和学生谈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的“院长信箱”向教职工和学生们开放;“院长接待日”每月一次;学生的学术论文总是布满她密密麻麻的批改意见;学生的请教邮件,她总是及时回复,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与世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的如此紧密,也没有一个大学的经济学院像北大经济学院这样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孙祁祥自问:北大让人高山仰止,你为这高山增添了怎样的石?你为这大海贡献了怎样的流?“唯有努力工作,努力奉献,才能对得起这份荣幸,对得起续写经济学院百年辉煌的使命!”
“女子自立,方能更强”
在北大经济学院一楼大厅会客区的墙面上,悬挂着这所著名学府百余年来各个时期院长(主任)的照片,孙祁祥是唯一的女性面孔。
她对于女性价值的思考从未停歇。“女性的价值,就是自我存在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孙祁祥认为,当今社会为广大妇女提供了许多机会,只要不断勤奋努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定会取得成功。“你的态度而不是天资,将决定你的高度。”她在各种场合对女性同胞谆谆叮嘱:善待自己,常怀感恩之心;每天三省吾身,想想自己是否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做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孙祁祥最欣赏的女性特质是:身体柔软但具有刚强的意志,自信满满但又谦逊好学,决断果敢但又温文尔雅,人格独立但又亲切随和。她一直在努力做自己欣赏的人。
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孙祁祥已成为国内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的教学、科研、国际学术交流、领导建设学术梯队、综合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7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决定授予10位杰出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其中就包括孙祁祥。(责编/于晓丹 实习编辑/徐可越 鸣谢/全国妇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