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范雨素的心酸煮成心灵鸡汤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7-04-26 作者:原野

核心提示:说实话,在被《我是范雨素》刷屏时,我一度怀疑:这又是哪个营销号搞得爆款文章啊!请原谅我内心的“恶意”,因为教训实在太多了。

范雨素

范雨素

说实话,在被《我是范雨素》刷屏时,我一度怀疑:这又是哪个营销号搞得爆款文章啊!请原谅我内心的“恶意”,因为教训实在太多了。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这是一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的心灵之作,范雨素以极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社会生活,冷酷而平静地展示了包括我们大多数人在内的社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身处底层的范雨素在严酷的命运下坚持写作的精神令人感叹,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呐喊和书写的自由与权利。相比那些为了所谓的面子总是刻意伪装自己的“主流人群”,人生始终徘徊在社会边缘的范雨素却活得纯粹和坦然。

她让那么多人感动的原因也正是这种骨子里透着的达观与真诚,我们可以为这种自由的灵魂奉上崇敬与赞美。但有些人总有一种化悲剧为喜剧的冲动,总是想强行将之拉到所谓的“主旋律”轨道上来,将一个小人物的心酸生活煮成一碗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把它演绎成一部励志故事。

譬如,“生命与社会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又如,“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难以替代”,看似词藻华丽似乎又充满辩证主义,但却处处透着冷酷与残忍。什么“无限可能性的惊奇”,范雨素以及她所代表的群体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辈子活在这种奔命的状态,即使现在她已经成为“网红”。正如范雨素自己所说的,我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什么叫“独特的生命体验”?有多少人愿意经历范雨素这样的体验?你来体验试试!

当然,更无必要赋予这个多年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人多么宏大的现实意义,匆忙地给这个并没有多少文化的保姆戴上一顶“文学”的高帽,让她“以文学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感动可以,但不要感冒发烧,否则就容易说胡话。文字和文学不能划等号,文字朴实和文学评价更是两码事。

在“诗人”余秀华走红时,我们也感受过这种过度的热情与不切实际的赞誉。还有,记者们也无需将什么“阶层固化”、“教育改革”这样的社会课题推到一个“弱女子”面前,她承受不了,也不该承受。

范雨素只是用笔记录了自己——一个渺小但却坚韧的生命。其实,这种生命就在你我的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改造一下罗丹那句名言,生活并不缺少残酷,只是缺少感受残酷的心灵。

我看到有媒体采访范雨素问她关于余秀华的问题,她说,你们采访余秀华的时候,她是极度不配合的,她大笑、怪叫。我理解她,她是个身体残疾的人。她出名的那首诗叫《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些媒体关注的点是残疾、情色,然后才是她的才华。

你瞧,人家看得多明白啊!

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央视网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