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天舟一号腾飞的背后:“任务保障达人”张康益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04月20日 11:1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工作中的“任务保障达人”张康益(颜榆奇/摄影)

  工作中的“任务保障达人”张康益(颜榆奇/摄影)

  央视网消息(记者 郭城)他的网名叫张益达,由于工作出色,大家都喊他“张达人”——2013年6月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的张康益,至今已参加发射任务12次,作为较早参与发射场建设的他,从一名硕士研究生已成长为某型雷达组的负责人、工程师。当问及这些年来,苦不苦、累不累时,张康益表示,莫问苦与累,只要拥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中国走向未来、占领航天制高点的新一代航天发射场的建设者,他感到非常荣幸!

  肩上扛起打赢使命

  几年前,张康益被分配到某型雷达的数据处理与交互岗位。虽然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教材可用,但他不等不靠,积极向设备厂所的师傅们学习设备原理,主动承担起丰富完善岗位教材的工作,经常开启“8+3”(超时工作)、“5+2”(六日加班)工作模式,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张康益参与编写的《某型测量雷达教材》,最终获得文昌航天发射场教学成果三等奖。面对收获与嘉奖,张康益并未满足,继续瞄准科技前沿,紧盯岗位需要,积极参与“一键式跟踪技术”、“铜鼓岭测控设备互引导模式”等科研项目研究,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岗位设备就是生命

  在接受采访时,张康益说:设备出故障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真正了解设备的“脾气”。一次,岗位人员在例行设备维护时发现一起故障,无法跟踪目标。他知道后果断放弃休假,立即返回岗位进行排查处理,使设备迅速恢复正常。在执行长征五号首飞任务期间,他在组织任务文书学习时,凭借对设备参数的了如指掌,发现箭载应答机指标存在问题,马上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复核,最后发现文件标称值与设备真实值相差0.2个单位,及时避免了对整个航区测量数据和安控判决产生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

  经历了长七、长五两次首飞任务考验,各设备准备正式移交。由于雷达系统比较复杂,故障问题在所难免,如果在设备移交过程中不能把所有隐患彻底解决,将给后续任务的执行带来更大压力。

  为此,张康益翻查设备档案,多次召集岗位人员讨论,研判了16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设备移交期间,只要厂所师傅在设备上,他就全程陪同;师傅不午休,他也绝不打盹;师傅加班到凌晨两点,他更是寸步不离。日复一日,张康益紧抓每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奔波在设备、机房和会议室之间,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来自家庭的支持

  2016年4月底,张康益的孩子出生了。当时正忙着执行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他也没多想,就给孩子取了“小七”的小名。

  有时任务进驻一次就是一两个月,忙得顾不上家,张康益的妻子难免抱怨:家近在眼前,人却远在海边,孩子这么小只能请长辈过来帮忙照看。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兼顾家庭和小孩,张康益的妻子不久前辞掉了在武汉的教师工作,到文昌一所中学任教,工资比在湖北老家少了2000多元。

  每当与张康益谈起家庭时,他总是感到非常愧疚:欠家里人太多了,现在想弥补,却总顾不上……张康益的妻子到文昌后,也逐渐理解和更加支持丈夫所从事的航天事业,甚至时常鼓劲他说:你把工作干好了,干得开心、高兴,就是对我们娘俩儿的回报。

  可以说,在天舟一号腾飞的背后,离不开以张康益为代表的一大批参试设备的“守护神”,这些宛如颗颗螺丝钉的中国航天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甘愿奉献,不仅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者、开拓者,更是送天舟遨游于广袤太空的筑梦人。(田瑞虎对本文做有贡献)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