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15年后的首都是什么样?——《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绘蓝图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7年03月28日 23: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15年后的首都是什么样?——《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绘蓝图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乌梦达 梁天韵

  划定北京未来15年发展蓝图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28日提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如何解决?总体规划草案提出了原则方案。

  “大城市病”还有吗?

  按照总体规划草案,未来北京城市发展将严格在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内进行。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魏成林介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明确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

  生态控制线在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划定。魏成林介绍,将北京约16410平方公里的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控制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生态控制区面积2020年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0年提高到75%左右。

  此外,总体规划草案明确,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将在目前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明确城市开发边界,确定城市空间刚性管控边界和约束性指标,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

  “城市副中心”是什么样子的?

  隋振江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同时,处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通州区以及廊坊北三县的关系,协调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摊开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图,将呈现“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以大运河为骨架构建城市水域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环境带,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共享组团。”魏成林介绍。

  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还将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深入发掘、保护和传承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出行、住房、教育等等都啥样?

  总体规划草案提出,北京将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2%。

  “坚持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战略和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加强交通调度调控力度,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挥设施管理维护,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魏成林说。

  完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相关内容,也写入了总体规划草案。魏成林表示,将健全和优化住房供给体系,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住房品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空气治理方面,总体规划草案明确,北京2020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国家标准。魏成林表示,坚持源头把关,落实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环境倒逼机制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着力攻坚大气污染,全面改善大气质量。

  此外,总体规划草案还涉及医疗、养老、体育、文化、教育等多个民生领域:到2030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