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义务教育招生扩大多校划片 具体学校随机摇号获得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7日 04: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学区房迎来新一轮猛涨,一些知名学区房上涨10%以上,甚至有中介表示,单价低于12万元/平方米,都不能算是学区房。因为北京的入学流程是5月登记,6月现场报名,所以每年春节后的3、4月,被认为是购买学区房的“最后冲刺阶段”。

  就在此时,北京市教委25日宣布,2017年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将继续扩大多校划片范围,同时通过精准扶持等方式持续增加优质校数量,两三年内城六区将新增25所、郊区将新建10所优质校。此外,名校在京外办分校的做法也被叫停。

  消息一出,不少家长在论坛中表示:“以前过热的直升校对口小区肯定会降,片区参与多校划片的其他小学对应小区会拉高一些”。

  那么,一热再热的北京学区房真的会降温吗,遏制学区房乱象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扩大多校划片 坚持就近入学

  今年,北京多校划片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通过随机摇号取得具体学校学位。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购买学区房达到“一对一”入学的方式将增加不确定性。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是为了让家长降低对购买学区房就能上某一所小学的期望值,避免学区房的过度炒作。

  这一政策也因此被看作是北京“3·17”楼市新政的配套内容。此前,因涉嫌“天价学区房”违规代理、哄抬房价等行为,已有38家房地产中介被责令关停或停业整顿。

  事实上,按照教育部2月22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副省级以上重点大城市,2017年要实现100%的小学、95%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围绕就近入学,北京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近年逐步确定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地解决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和需求。”

  北京市教委还规定,今年起,除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外,北京所有中小学校未经北京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办学,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

  北京应率先做好教育均衡发展,“新政策比较务实,是集中精力把北京教育搞好的硬措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指出。

  “多校划片入学政策是用技术手段,来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这只是外围措施,如果学区与学区之间的办学质量相差很大,多校划片入学并不能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

  加大精准扶持 促进均衡发展

  为避免“择校变成择学区”,北京将在六城区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同时城六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两三年内,城区将新增25所、郊区将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衔接的“快车道”,丰富了入学选择,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加快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

  熊丙奇认为:“治理择校热,根本在于疏导家长的择校需求,这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条件的差距。”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东城区新建了33对深度联盟学校、4个教育集团;西城区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北京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更为迫切。朝阳区在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近40所;丰台、石景山着力在与西城、海淀相邻的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海淀区将中部、南部作为优质学位增量供给的重点。

  此前,北京市教委回应“过道学区房”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时曾明确指出: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择校需求。这是遏制学区房乱象的治本之策,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此外,专家学者认为,对学区房降温和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问题,应当打好“组合拳”。

  程方平告诉记者,当前北京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跨城乡地区教育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名校标新立异、超标建设”。他认为,公立学校既不能义务教育建设不达标,也不能随意超标,制造差别。

  陈如平也指出,义务教育均衡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一所学校的任务。尤其是薄弱校要转变办学理念,进社区、进家庭宣传学校办学特色、课程,引导更多家长孩子选择身边的学校。

  同时,陈如平还指出,家长除了被市场上的逐利因素驱动外,从众心理也非常严重,造成选择学校时“看光环、看表面、看形式、看荣誉”,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校,而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他建议家长,“选择学校时去目标校的门口走走看看,问问其他家长、孩子的看法是什么,是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氛围是不是适合孩子,而不能一味看名气。”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柴如瑾)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