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艄公老师”摆渡送学40年,用坏31条竹排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3月15日

倪华成送孩子上学旧照

倪华成送孩子上学旧照

央视网消息:清晨,天光微透,杨亦村还是一片寂静。倪华成爬起床,迅速刷牙洗脸、扒了几口饭,便匆匆赶到黄华河边,等村里的孩子们前来集合。

黄华河位于广西省岑溪市杨亦村滩急组,河宽约120米,是村里孩子们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然而,河上却没有桥!于是,杨亦小学的老师倪华成就担任起摆渡者的角色,每天为学生们摆渡。

孩子们到齐后,倪华成给他们穿上救生衣,然后指挥他们按秩序踏上竹排。等孩子们坐稳后,他身板微微一弯,轻轻一撑竹篙,竹排便慢悠悠地离了岸。待到把第一批学生送到对岸后,他又返回接第二批、第三批……从40年前开始,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上演。

1977年,倪华成高中毕业,经村民推举,他成了杨亦小学的民办教师。在学校报到那天,有“渡工证”的倪华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校领导提出:每天撑竹排护送学生们过河。

就这样,倪华成成了一名义务“摆渡人”。当时工资很低、生活窘迫,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向乡亲们伸手收一分钱。在2008年政府购置铁壳渡船之前,倪华成一共用坏了31条竹排,接送过数不清的学生,保持着安全事故零发生的记录。

一批又一批农家子弟从此飞出山村。对倪华成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偶尔接到远方学生的电话。“有的上了军校,有的在读硕士,不管做什么,知道他们好我就觉得这辈子很值。”倪华成这样说道。

在倪华成的手掌心里,深黑的裂痕仿佛一道道时光的印记,记录着他40年来一个又一个摆渡送学的日子。在此,让我们向这位“艄公老师”道一声:“谢谢你”!(线索来源:新华网 实习编辑:徐可越)

央视网出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