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关改玉
央视网消息:“探伤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是你知道吗,当你乘坐火车时,经过的所有铁轨都要由探伤工仔细检查。他们往往要背上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一个焊点一个焊点地为钢轨"揪"出病害,确保每个焊点都符合标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这是非常辛苦的职业,然而,却有一位80后姑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她就是关改玉。
勤学苦钻练硬功
大学毕业后的关改玉,先是进入了中铁十七局集团铺架分公司海东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由于公司刚刚成立,急缺探伤工,关改玉转而报考了国家级探伤工培训考试,并如愿取得探伤资格证,成为铺架分公司第一批且是唯一的一名女探伤工。
海南东环铁路是关改玉在取证后接触的第一个工程。当时海南正值夏季,在阳光的暴晒下,钢轨温度超过60度。关改玉每天都要背着十多斤重的仪器,沿着铁路沿线对钢轨焊接头逐一检测。长时间行走在钢轨间,汗水流入眼睛,眼睛会火辣辣地疼。
探伤时,为求准确,关改玉经常需要跪在道砟、枕木上核对两到三遍,一跪就是20多分钟,探伤完毕后接着再走几百米继续蹲下探伤。一天下来,她的双腿常常会酸软无力,膝盖被磨破,肩膀变得又红又肿。
在线上作业最为头疼的事就是上厕所。现场条件差,不同工种交叉作业较多,而且大多都是男职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关改玉坚持在班前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热得实在难耐才抿一小口。因此,上火对她来讲就是家常便饭。
参与京沪高铁施工时,关改玉要在高架线路上探伤,每天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这对于一个有恐高症的女孩而言,无疑是道巨大障碍。为了工作她硬着头皮,克服心理障碍,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挪。在她的努力下,京沪高铁所有的探伤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并且获得业主的高度赞扬。
工作严谨技术精
探伤工作干起来费眼、累腰、劳神,不容一丝马虎。眼睛要时刻注视着那小小的屏幕,可能一时的疏忽就会漏掉一处裂纹,给铁路将来的运营埋下隐患。为了干好本职工作,确保探伤质量,关改玉对自己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工作中关改玉细心观察,用心捉摸,坚持边干边学。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和积累中,她总结出了“心里稳、移动慢、坚持看”的工作方法,“看关键、看重点、看本质”的工作要领和“一看波形显示、二看探头位置、三看轨道状态”的工作重点,有效地避免了误判漏检的发生。
她工作的认真劲头也是出了名的。一次夜间工作中,她发现一个焊头的质量出了一点小问题,她没有把问题轻易放过,反复检验,并将问题与同事进行了沟通,建议重新焊接,但工班长不同意,因为重新焊接不仅影响焊轨进度,而且出现的问题没有超过规定范围。关改玉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坚持在质量面前不打折的原则,最终说服了工班长,消灭了安全隐患。
2012年在津秦客专焊轨时,两台焊机双线推进,每天至少产生24个焊头,多则40个焊头,工作量极其巨大。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就意味着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她没有怨言,打起精神,连续工作了30个晚上,耐心细致地重复着每一个细节,顺利完成了全部抢工任务。
正是靠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关改玉练就了一身超声波探伤的硬功夫,同事们都说她有一双“火眼金睛”。
引领创新做表率
工作7年来,关改玉先后参与了海南东环、京沪高铁、汉宜铁路、唐曹铁路等8项国家、省重点工程的建设,在线路上累计步行1700公里以上,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步行16公里,共检测焊头8000多个,准确率95%以上。她还牵头成立了国内高铁钢轨建设中第一个由焊接、打磨和探伤三个不同工种组成的课题组,并主持撰写《探伤伤损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成果在中国铁建及十七局集团广泛应用推广。
由于长期工作在施工一线,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团聚就成了她最大的心结。可一旦离开工地,又是满满的眷恋和不舍。有一年工程完工,关改玉在家休息了半年。刚回家的时候,有一种解脱的感觉,终于可以不用晒太阳了,终于可以不用昼伏夜行了,终于可以按时按点吃饭了,终于可以穿漂亮衣服了。但两个月后,她再也待不住了!开始想念同事、朋友,甚至怀念工地上的生活。
关改玉说:“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知道我这个行业是做什么的,但是我们的铁路越修越长,列车开得越来越远,这其中也有一份我自己的努力,发现自己默默奉献也是值得的。”
2017年2月27日,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妇联授予关改玉等10位杰出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资料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