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遥远苍穹,他便是那颗最亮的星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7年02月26日 22: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年轻时,他心怀抱负赴美学习,后拒绝美国邀请,毅然选择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他在《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中疾呼:“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2011年的今天,“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却始终在绽放光芒,激励后人。 

  一封信

  一件事

为学造原子弹远赴美国,目标却成了水月镜花

  1945年秋天,美国军方透露出美国可以接受中国人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意思。当时国民政府秘密安排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三人分别在物理、数学、化学三门学科选两名青年学者作为助手,前往美国考察学习。吴大猷选择了他的助教,年轻学者朱光亚。

△1946年刚刚赴美的朱光亚

  1946年9月,他们在华罗庚带领下赴美,与先行而来的曾昭抡会合。一见面曾昭抡就连连摇头:“嗨,在美国学习原子弹技术是没门了,你们就各奔前程吧。”

  原来,美国对这一高新技术领域采取技术封锁,根本不可能帮助中国搞什么原子弹。此外,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腐败成风,政治局面和经济形势混乱不堪,筹建国防科研机构的原定目标早就注定了是水月镜花。几个人听完觉得十分无奈。

他留美潜心研究核物理,成绩优异、名气很大

  朱光亚选择留在老师吴大猷教授的母校密歇根大学,一边作为助手做理论物理课题,一边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实验核物理的学习和研究。

  在密歇根大学,朱光亚学习勤奋刻苦,各科成绩全是A,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1947年开始,他在世界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评论》上连续发表论文,在核物理这个新兴学科前沿留下了足迹,也让他在中国留学生中名气很大。

△1947年,朱光亚在美国学习时留影(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赶快回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消息传来,旅美留学生们无不欢欣鼓舞。这时,是回国参加祖国建设,还是滞留美国,或者是去台湾,成了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949年11月、12月间,朱光亚与曹锡华等人,在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城,多次以留美科协的名义组织召开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介绍国内情况,讨论科学工作者在建设新中国中的作用,动员大家回国。

  他们还用《打倒列强》歌曲的曲调,自编了《赶快回国歌》,每次聚会都要齐唱“不要迟疑,不要犹豫,回国去,回国去。祖国建设需要你,组织起来回国去,快回去,快回去。”

△朱光亚在美留影

起草公开信、拒绝救济金,他踏上归国路程

  从1949年年底开始,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并送给美国各地区中国留学生传阅、讨论、联合署名,到第二年2月下旬,有52名已经决定近期回国的留学人员签了自己的名字。

  这封公开信于1950年2月27日寄往纽约的留美学生通讯社,刊登在3月18日出版的《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在当时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月底,朱光亚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提供的救济金,踏上了归国路程。

△1950年3月18日出版的《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刊登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做什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也许你在工厂实习,想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其实,也不值得多留,美国工厂大,部门多,设备材料和国内相差很远,花了许多工夫弄熟悉了一个部门,回去不见得有用。见识见识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别忘了回去的实习机会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国需要,不是吗?中国有事要我们做,为什么却要留在美国替人家做事。

  你也许正在从事科学或医学或农业的研究工作,想将来回去提倡研究,好提高中国的学术水准。做研究工作的也该赶快回去。研究的环境是要我们创造出来的,难道该让别人烧好饭,我们来吃,坐享其成吗?其实讲研究,讲教学,也得从实际出发,决不是闭门造车所弄得好的。你不见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教学也在配合中国实际情况吗?譬如清华王遵明教授讲炼钢,他用中国铁矿和鞍山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中国炼钢工作中的特殊问题。这些,在这里未必学得到。

  你也许学的是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法律。那就更该早点回去了。美国的社会环境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所产生出来的一套社会科学理论,能不能用到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的中国社会上去,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严重问题。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要配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从事中国的社会建设,才能发展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朋友,请想一想,在这里学的一套资本主义的理论,先且不说那是替帝国主义作传声筒,回去怎样能配得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呢?中国需要社会建设的干部,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实情的社会学家。回国之后,有的是学习机会。不少回国的同学,自动地去华北大学学习三个月,再出来工作。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

  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回国后,他服从安排完成多项任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着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一个年轻科学家怦怦跳动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样的爱国激情,感受到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在海外莘莘学子中间产生的巨大反响,感受到朱光亚及其他青年科学家们“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悦。

  正是在朱光亚这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感召下,数以千计的海外学子包括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怀抱,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回国仅4天,朱光亚就站在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此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专著《原子能和原子武器》,这是国内较早介绍这方面知识的著作之一。

△朱光亚(右)任教期间照片

  1952年,作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他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英文翻译,奔赴朝鲜战场参加艰苦激烈的停战谈判。

  1952年底,他又被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新建的物理系任教。1955年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朱光亚又被召回北大,担任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组建原子能专业。

他们的心血付出,让新中国跻身核大国行列

  随后,核武器研制机构急需一位负责最后产品的科学技术领导人,钱三强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推荐朱光亚去担任中科院原子能所物理实验室的副主任;此后他又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担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当时,他只有35岁。

△1993年秋,朱光亚在新疆罗布泊实验基地。

  朱光亚对待工作极为认真,重要的核试验,他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在克服了众多困难、冲破了众多封锁后,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两年零八个月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两声巨响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已经跻身核大国行列。能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朱光亚功不可没。

△1974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朱光亚。

一生做一事,他将一生献给了祖国 

  朱光亚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并在1994年以全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朱光亚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淡泊名利,他才识与品行双馨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每当人们提到他在中国原子能事业上的成就时,他总是说:“这些重大成就,是许多同志共同做的。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1996年,他将所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100万港币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同时嘱咐知情人不要外传;1997年,他又把多年积存的4.5万元稿费全部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用以发展国家科学技术。1998年朱光亚离开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岗位时,他再三叮嘱秘书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办公室里所有用公费购买的书籍、资料,一册也不许带走,一定要一件一件登记后交上去。

  朱光亚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优秀品质,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德的一种最好的结合。他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才识与品行双馨的优秀代表,更是“两弹一星”精神杰出的倡导者、培育者和实践者。

不趋势,不媚俗,像一峰负重的骆驼,昂首挺胸,在茫茫戈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朱光亚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新华网、中国核网、北大校友网等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