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围炉闲话 品春晚话年俗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7年02月02日 05: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何谓中国年?对联上一抹红,年糕里一丝甜,炮仗入耳那一声响,千家万户一片灯……不管是贴对联、包饺子,还是放烟花,这些与“年”有关的风俗习惯,是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血液的文化基因。

除了这些,还有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因其特殊地位与影响,30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新年俗,作为当代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与其他习俗一起,构成了关于春节的仪式感。

国事家事都是中国故事

中国的年俗,多得数也数不清。新旧民俗此消彼长,映射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

34年前,导演黄一鹤献给中国人民首场现代舞台上的春晚。彼时,电视屏幕前的观众还不及今年的几十分之一,但就是这次首演,划下了中国人民春晚情结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35年,演播室外的世界在变,舞台上的风光也在变,但有一种情怀却在这些变化中越来越坚固:年三十儿晚上一家人围坐看春晚。

2017鸡年春晚带我们重温了这一年最辉煌的时刻:十一位航天员捧托红旗自星海跃升舞台,航天事业启航六十年,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尽在此间;五位百岁老红军亲临晚会现场,三军仪仗队唱响嘹亮军歌,中国已经自漫漫长征路再启新征程……

春晚里也总有我们这一年的大梦想与小目标:小品《大城小爱》展现了普通人生活中最细微却珍贵的感动;《姥说》道出了年轻人对家中老人的依恋与思念……

整台晚会,在浓浓的情谊中透露出社会生活变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普通百姓的人生追求中寄寓了对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期盼。在“春晚时间”,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每块荧幕前的每个家庭、每张面孔,天涯此时,四海同心,都在享受这难得的家国时刻。

当《难忘今宵》的悠扬旋律第35次响起,春晚结束,春节继续。每一年,有了这台晚会,你和我的节日才完整。

旧俗新俗都是民族表情

年俗的流变,并不单纯代表旧俗的消失,新俗的出现,更意味着新与旧的共生融合。打造一场融汇传统民俗与时代精神的晚会,是央视春晚始终如一的追求。

除夕晚上八点起,四个多小时的节目贯穿了人们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的全过程:当屏幕里《美丽中国年》音乐响起,屏幕外无数酒杯同时相碰,溅出“年”之喜悦;当现场全体观众为百岁老红军唱起《生日歌》,我们也向身边的长辈诉说着自己的孝心与感恩;零点钟声敲响,主持人一句深情的“申岁入暮,酉鸡伊始”,全球华人共同见证了又一次的时序更新……35年的守候,已经让我们难以再把除夕和春晚分割开来。

春晚的主题也始终与传统年俗息息相关。自有春晚以来,喜庆、欢聚、祥和、团结、奋进,是不变的基调。从1984年的“爱国、统一、团结”,2002年的“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到2015年的“家和万事兴”,以及今年的“大美中国梦 金鸡报晓来”,“书同文,语同音,民同心”的情结早已深深烙入炎黄子孙的记忆。从“家庭”到“家国”,春晚最大程度地展现了一国之文化与精神,魂魄与品格。

再看看春晚里的那些传统年俗小细节,从主持人设计别致的中国元素服装,到映满眼帘的中国结;从充满古风古韵的旗袍秀《紫竹调·家的味道》,到令人振奋的戏曲节目《薪火相传》……许多匠心,许多情怀,共同塑造了这台充满浓郁民俗气息的节日庆典。

大屏小屏勾勒时代剪影

新旧民俗的此消彼长是时代的生动写照,“变”是这个时代中唯一的不变。春晚作为一种新年俗,在充分融合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因技术创新带来的改变。

体现在春晚的观看中,最大特征,便是互动的增加。从前的春晚,是他在演,你在看;他在闹,你在笑;新技术打破了这种单调的观看模式。

“厉害了,word春晚!”

“66666,《一个女婿半个儿》是今年春晚的搞笑担当,没有之一。”

“亲爱的航天员,你们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我们为你点赞。”

……

这些摘选自社交网络的留言,或温暖、或搞笑、或煽情,都是普通春晚观众最真实的声音,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与亿万人一起交流感受、分享快乐,这是以前从未敢想过的事情。更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让春晚拥有了内生动力,与日俱新。

改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人文底色。无论今后的央视春晚怎么变,让“年味儿”越来越浓,始终是不变的诉求。待过完春节,九九寒尽,雪化春来,每个人都回到自己普通幸福的常态生活中。同时,也怀着一份憧憬,下一个年,下一次团圆,下一场春晚……

(文 樊帆)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